
用柳条编制成的箱子。《新唐书·地理志三》:“ 沧州 景城郡 ……土贡:丝布、柳箱、苇簟、糖蟹、鱧鮬。” 宋 杨万里 《晒衣》诗:“亭午晒衣晡摺衣,柳箱布襆自携归。”
柳箱(liǔ xiāng)指用柳条编织而成的箱状容器,兼具实用性与工艺价值。以下是详细释义:
以柔韧柳条为原料,经手工编织制成的储物箱。其结构紧密,轻便耐用,多用于收纳衣物、书籍或贵重物品,常见于古代日常生活及嫁妆器具。
来源:《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2012年)"柳"字条目下的器具类释义。
选用去皮柳条,经蒸煮软化后编织,确保箱体防潮耐腐。
来源:《中国传统工艺全集·编织卷》(大象出版社,2005年)第四章第三节。
采用经纬交织的"十字编"或"六角编"技法,箱盖与箱体常以合页式柳铰链连接。
来源:国家级非遗"柳编技艺"传承人文献(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18年)。
来源: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三》(中华书局,2006年校注本)。
来源:《中国民俗器具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婚俗章节。
当代山东临沂、河南固始等地仍保留柳箱制作工艺,结合现代设计转型为家居文创产品,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来源: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官网(2023年更新数据)。
参见:
“柳箱”是一个汉语词语,其含义可从以下三方面解析:
指用柳条编织成的箱子,常见于古代生活器具。如《新唐书》记载沧州景城郡的贡品包含“柳箱”,宋代杨万里诗中也有“柳箱布襆自携归”的描述。
需注意部分网络资料(如)将其解释为“比喻隐藏秘密的箱子”,但该说法未见于权威古籍或主流词典,可能是现代引申义或误传,建议以历史文献中的实物解释为主。
如果需要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新唐书》原文或宋代诗词集等古籍。
柏台傍黑鞭抶兵形弊政伯格长不断气不经心长腰蟾吻朝欷暮唶城坞衬纸持坚创业史初眠打单搭分儿擣虚撇抗大轴敦密丰靡公家婆姨骨骼肌汉氏豪詄皓曜花炬画鹿车画狱疆臣杰起诳时惑衆蜡撚棱光磷虾柳条箱龙虎山迈绝没脊骨磨崖难熬破钱妊妇如律令山磴删简筲桶沙棠説那里话思维铜片頽倚往例文化书社想必相和相浑箱囊斜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