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柳堤 ”。植有柳树的堤岸。 唐 白居易 《湖亭晚归》诗:“柳隄行不厌,沙软絮霏霏。”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六:“僕人催促怕晚了天色,柳隄儿上把瘦马儿连忙解。”《红楼梦》第五九回:“二人你言我语,一面行走,一面説笑,不觉到了柳叶渚,顺着柳堤走来。”
“柳隄”是“柳堤”的异体写法,二者含义相同,指植有柳树的堤岸,常用于描绘自然景致。以下是详细解释:
“柳隄”由“柳树”和“堤岸”组合而成,字面意为种植柳树的堤坝或河岸。这一意象常出现在诗词中,形容柔美、宁静的景色,如柳枝垂岸、绿荫成片的画面。
柳树象征柔韧与生命力,堤岸则代表自然与人工的结合。两者结合后,“柳隄”既具实际防洪功能,又成为文人墨客寄托情感的载体,常暗含离别、思乡或时光流逝之意。
如今“柳堤”更常见于简体文本,如景区名称(如杭州西湖白堤)、文学作品或地名中,延续其诗意与画面感。
如需进一步了解词语的诗词出处或演变,可参考权威词典(如沪江在线词典、汉典)。
《柳隄》是一个包含两个字的词语,其拆分部首分别为木(mù)和隹(zhuī),笔画总数为16画。
《柳隄》源自于古代汉族文化,是以古汉字为基础的汉字词语。在繁体字中,字形为「柳壘」。古时候,汉字的写法有所不同,繁体字相对于现代汉字来说,保留了更多古汉字的特点,包括字形的复杂性和独特的筆劃。
以下是《柳隄》的一个例句:
“随着春风,柳隄依依。”
在词语学中,通常还可以通过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来进一步了解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组词:柔柳、堤坝、围栏、春色、清风。
近义词:柳岸、绿堤、柳树、河岸。
反义词:高台、陡坡、高墙、干旱。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