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escriptive of sound of wind] 形容风声或风吹动旗帜等的声音
北风猎猎
古代传说中的兽名。《山海经·大荒北经》:“﹝ 叔歜国 ﹞有黑虫如熊状,名曰猎猎。”
(1).象声词。 南朝 宋 鲍照 《上浔阳还都道中》诗:“鳞鳞夕云起,猎猎晚风遒。” 宋 梅尧臣 《泛舟城隅呈永叔》诗:“孤舟穿緑荷,猎猎新雨过。” 宋 王禹偁 《畬田词》之三:“鼓声猎猎酒醺醺,斫上高山入乱云。” 瞿秋白 《饿乡纪程》十二:“寒风猎猎,万里积雪。”
(2).形容物体随风飘拂的样子。 南唐 陈陶 《海昌望月》诗:“猎猎谷底兰,摇摇波上鸥。” 宋 司马光 《夏夜》诗:“小冠簪短髮,衣裙轻猎猎。” 宋 道潜 《临平道中》诗:“风蒲猎猎弄轻柔,欲立蜻蜓不自由。” 清 钱谦益 《登始信峰回望石笋矼》诗:“松枝悬度势猎猎,略彴孤騫风傱傱。”
猎猎(liè liè)是汉语中模拟风声的拟声词,后引申为形容旗帜等物体在风中飘动的声音或姿态。其释义可从以下两个维度展开:
风声的拟态
形容风吹过的呼啸声,常见于文学作品。
例证:
李白《塞下曲》其五:“边风猎猎吹沙尘。”
(寒风猎猎,卷起沙尘漫天飞扬。)
旗帜飘动声/貌
强调旗帜在风中展开、抖动的状态与声响。
例证:
刘禹锡《边风行》:“猎猎旗旛过大荒。”
(战旗猎猎作响,穿越辽阔荒野。)
古汉语中可形容动作或气势的迅疾。
例证:
鲍照《上浔阳还都道中》诗:“猎猎晚风遒。”
(晚风疾劲,呼啸凛冽。)
权威参考来源: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商务印书馆,2016年,第819页。
在线查阅入口(需订阅)
释义:形容风声或旗帜等被风吹动的声音。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第5版)
商务印书馆,2016年,第246页。
补充说明:猎猎在古诗文中兼具声态与动态描写功能。
《汉语大词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1994年,第5卷第225页。
引证多部典籍,强调其“风声劲急”与“旗帜飞扬”的双重意象。
语言演变注:
“猎”本义与兽类相关(《说文解字》:“猎,放猎逐禽也”),后因风声与狩猎时箭矢破空之声相似,衍生出“猎猎”这一拟声形态,逐步扩展至对旗帜动态的文学化描摹,体现汉语词汇的意象迁移特征。
“猎猎”是一个汉语拟声词,主要有以下含义和用法:
拟声词,形容风声
多用于描写风吹动时的声响,如北风、晚风等。
例句:
形容旗帜等物体随风飘动的声音或姿态
常见于描写旗帜在风中飘扬的场景。
例句:
物体随风飘拂的样子
如衣物、植物等轻柔物体在风中摆动。
例句:
“猎猎”的核心意义与风声、飘动声相关,兼具听觉与视觉的描写功能。需注意语境区分具体指向,文学作品中多用于渲染环境氛围。
比居并州歌不了寀寮苍苔草豆蔻称意才春态从祖祖母等比级数鼎湖山东堂斗鱼风窦奋功佛伞富水干贝个人混合泳怪杰管风琴国奉汗垢亨彪滑汏绘声绘色笳寒见豕负涂静物画景印酒劲积贼口诵狂饮暴食夸炫睽罛浪荡灯良愿劣弟临安青卵用鸡蛮云蜑雨茅房眉妩迷蝴蝶明义凝神逆女啓蕃请服亲校期稔驱磨软语瑞烟升降机琐微同枕恸醉微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