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 束手无策 ”。《水浒传》第九六回:“ 公孙胜 用麈尾化成大鹏,将五条泥龙搏击的粉碎,望北军头上,乱纷纷打将下来…… 乔道清 束手无术,不能解救。”
“束手无术”并非汉语中的标准成语,可能是“束手无策”的误写或变体。以下为相关解释:
正确成语应为“束手无策”
该成语意为“像双手被捆住一样毫无办法”,比喻遇到问题时毫无解决能力。例如:“面对系统崩溃,工程师也束手无策”。
词义拆解
与“束手无术”的关联性
“无术”本指缺乏技艺,如成语“教亦多术”。若将“束手无术”理解为“因双手被束缚而缺乏解决手段”,虽非标准成语,但可通过字面推测其含义接近“束手无策”。
使用建议
在正式场合建议使用标准成语“束手无策”,避免因生造词汇引发歧义。例如:“洪水来袭时,村民一度束手无策”。
若您需要更准确的成语解析或具体语境中的用法说明,可提供更多背景信息。
《束手无术》是一个成语,表达无法施展才能、无能为力的意思。形容人在某种情况下无法采取有效的行动,手无寸铁的困境。
《束手无术》的拆分部首是“手”和“攵”。其中,“手”的拼音是“shǒu”,部首是“扌”;“攵”的拼音是“pū”,部首是“攴”。
《束手无术》的总体笔画数为24画,其中“束”为9画,“手”为4画,“无”为4画,“术”为7画。
《束手无术》这个成语来源于中国古代传说故事《庄子·为乐》:“越人无乐不作,作不出则谗之以‘束手无策’”。这个成语在现代汉语中用来形容无法应对当前局势或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束手无术》的繁体写法为「束手無術」。
在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中,《束手无术》的写法与现代汉字写法基本一致。
1. 在面对困难时,他感到束手无术。
2. 在这个复杂的局面下,政府似乎束手无术,无法采取有效的措施。
1.无能为力
2.束手待毙
1.无计可施
2.手足无措
1.得心应手
2.游刃有余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