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出声,屏住呼吸。形容精神集中。《红楼梦》第三回:“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如此。”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二部十七:“ 萧队长 走到屋子当间,大伙都敛声屏气, 李毛驴 也停止唠嗑。”亦作“ 敛声屏息 ”。 周立波 《李大贵观礼》:“三十万军民敛声屏息地倾听领袖的庄严洪亮的宣告。”
“敛声屏气”是一个汉语成语,读作liǎn shēng bǐng qì,其含义和用法如下:
基本含义
指抑制语声和呼吸,形容因畏惧、紧张或谨慎而保持安静的状态。例如在严肃场合或面对权威人物时,人们常因敬畏而收敛声音、屏住呼吸。
深层引申
也可用于描述精神高度集中或极度小心的场景,如《红楼梦》中众人因贾母威严而“敛声屏气”。
如需更多例句或出处考证,可参考《红楼梦》原著或成语词典。
《敛声屏气》是一个成语,意思是安静下来,不发出声音,也不呼吸。它的拆分部首是敖声屏气,共有12个笔画。该成语来源于《孟子·梁惠王下》中的一句话:“敛声屏气,曾不问太山之高,河之厚。”在古代汉字写法中,“敛”字的繁体形式为“斂”,例如:「三數錢有敛有放。」
在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中,敛字的写法较为复杂,包含有很多的变体。例如,敛字在《说文解字》中的写法为它的古字形「斂」,字形上面有一点象山头,下面两个点象山脚,加在一起就像尖顶的山形。这个字形意指山脚和山顶之间的距离很近,比喻谦虚,不摆架子。
以下是一些包含敛声屏气的例句:
1. 他带着草帽敛声屏气地走过村子。
2. 学生们敛声屏气地等待老师的指示。
3. 大家都敛声屏气地聆听着领导的讲话。
一些与敛声屏气相关的词语包括:
1. 屏气凝神:形容非常专注的样子。
2. 屏息凝气:意思与敛声屏气类似,形容安静下来,不发出声音。
3. 噤若寒蝉:形容非常害怕而不敢出声。
与敛声屏气相反的词语是开声放气,意思是不再保持安静,大声说话或呼吸。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