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古以水、火、金、木、土、穀为“六府”。《左传·文公七年》:“六府、三事,谓之九功。水、火、金、木、土、穀,谓之六府。”《书·大禹谟》:“地平天成,六府三事允治,万世永赖。” 孔颖达 疏:“府者,藏财之处;六者,货财所聚,故称六府。”《魏书·高闾传》:“重光丽天,晨暉叠旦。六府孔修,三辰贞观。” 宋 王禹偁 《拟封田千秋为富民侯制》:“是故朝有八政,货食为先;世修六府,土穀在列。”
(2).上古六种税官之总称。《礼记·曲礼下》:“天子之六府,曰司土、司木、司水、司草、司器、司货,典司六职。” 郑玄 注:“府,主藏六物之税者,此亦 殷 时制也。”《墨子·节葬下》:“五官六府。” 孙诒让 间诂:“六府,古籍无明文。《曲礼》‘六府’, 郑 君以为 殷 制,则非 周 法。《左传·文七年》、《大戴礼记·四代篇》并以水火金木土穀为六府,亦非官府。《汉书·食货志》説 太公 为 周 立九府圜法, 颜 注谓即《周官》大府、玉府、内府、外府、泉府、天府、职内、职金、职币等官。若然,天子有九府,六府或亦诸侯制与?” 清 高其倬 《蓟州新城》诗:“九门戒楼櫓,六府严关扃。”
(3).即六腑。《庄子·列御寇》:“穷有八极,达有三必,形有六府。” 成玄英 疏:“八极三必穷达,犹人身有六府也。” 南朝 宋 何承天 《雉子游原泽篇》诗:“冰炭结六府,忧虞缠胸襟。” 宋 梅尧臣 《樊推官劝予止酒》诗:“每饮輙呕泄,安得六府和?”
(4).指身体的外形。《金6*瓶6*梅词话》第二九回:“这位娘子,三停平等,一生衣禄无亏,六府丰隆,晚岁荣华定取。”
(5).文昌宫之六星。《晋书·天文志上》:“文昌六星,在北斗魁前,天之六府也,主集计天道。”
(6).古乐章名。《尚书大传》卷一下:“歌《大化》、《大训》、《六府》、《九原》,而 夏 道兴。” 郑玄 注:“四章皆歌 禹 之功。”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六府汉语 快速查询。
六府的汉语词典释义包含两个主要维度,均源自中国古代文献与医学理论:
古代职官系统
《尚书·大禹谟》记载:“水、火、金、木、土、谷,谓之六府”,指周代设立的六类掌管国家物资的官职,分别负责水利、冶炼、农耕等民生事务(来源:《尚书》)。《汉语大词典》进一步解释,“六府”是古代财政管理体系的核心,体现“养民为本”的治国思想(来源:《汉语大词典》)。
中医藏象学说
《黄帝内经》将“六府”定义为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六个消化与代谢器官,与“五脏”共同构成人体机能系统(来源:《黄帝内经》)。《中医大辞典》强调,六府“传化物而不藏”,主司饮食的消化、吸收与排泄,这一理论至今指导中医临床实践(来源:《中医大辞典》)。
历史语义演变
“六府”一词在唐代后逐渐脱离职官含义,多见于医学文献。《辞海》指出,宋代以后“六府”成为中医术语的专称,反映了古代词汇随文化重心转移而产生的语义窄化现象(来源:《辞海》)。
现代应用
当代中医学界沿用“六府”概念,并融入解剖学与生理学研究成果。例如,“三焦”的实体归属虽存争议,但其“气化水液”功能仍被纳入《中国药典》相关病症的诊疗规范(来源:《中国药典》)。
“六府”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因历史背景和学科领域不同而有所差异,主要包括以下几种解释:
“六府”涵盖经济、政治、医学、玄学等多重维度,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如需进一步探讨某类释义,可参考相关古籍或学科文献。
毕现叱李虫书鸟篆川岑春晓楚峡刺人辞行促速大谬防爆翻作斐炳个体共産主义宫角辜搉珩组后虞皇想娇翠角技经丘寻壑纪念号倦勤克辰刻划烙痕吕公縧履贵驴鸣犬吠麻烦堥敦面染木刀磐互偏畸平望丕图七科羣竖然爇日餔儒将入味三三五五扫箒星沙灾十步香草石笼时论试暑守拙四谛台坊跳踉锑华土螽文禽兀兀穷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