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粝藿的意思、粝藿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粝藿的解释

以糙米、豆叶所作的粗恶饭食。《韩诗外传》卷九:“士褐衣緼著,未尝完也,糲藿之食,未尝饱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粝藿”是汉语中一个具有历史文化内涵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指代粗糙的食物。以下从词义分解、典籍用例及文化背景三方面展开解释:

1. 词义解析

2. 典籍用例 该词最早见于《韩非子·五蠹》:“粝粢之食,藜藿之羹”,形容百姓清贫的饮食状态。唐代杜甫《驱竖子摘苍耳》诗中“乱世诛求急,黎民糠粝窄”亦以“粝”喻民生疾苦,而《盐铁论》中“藜藿之生”则强化了“藿”与贫寒生活的关联。

3. 文化意涵 在传统文化语境中,“粝藿”常作为清廉自守的象征。如《史记·李斯列传》载:“冬日鹿裘,夏日葛衣,粝藿之食”,以此赞扬士人安贫乐道的精神。现代语言学家王力在《古代汉语》中强调,该词组凝固化后特指“清贫者维持生存的最低饮食标准”。

网络扩展解释

“粝藿”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lì huò,其核心含义是以糙米和豆叶制作的粗劣食物,通常用来形容贫苦的生活条件。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释义

  1. 字面构成

    • 粝:指糙米或未精加工的粗粮,与“精米”相对,强调食物的粗糙。
    • 藿:指豆类植物的叶子,古代常作为贫苦人家的食物来源。
  2. 具体含义
    合称“粝藿”即指用糙米和豆叶制成的粗劣饭食,多用于描述生活清苦或饮食简朴的状态。例如《韩诗外传》提到:“士褐衣緼著,未尝完也,糲藿之食,未尝饱也。”。


二、延伸用法


三、使用场景

  1. 文学描述
    多用于古文或历史文本中,刻画古代士人或平民的贫苦生活。
  2. 现代引用
    在强调节俭或对比古今生活差异时,可借“粝藿”增强语言的历史感。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韩诗外传》或《汉语大词典》等权威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按理八犍悲慨表现瘪扭苍黄翻复鉏颣春申祷祈诋异发闷方式沸波废事分剟革旧鼎新关历鬼国石酣乐滑货换热器虎奔洄泬剪桐交荐讥忿季瓜金杵缉宁禁气旧社会梁鸿妻靓闲凌威流客沦伤露天矿虑微马蟥卖萌媺恶明绚末卷僻绝青绿青衣行酒穷祸雀瓢热地绍世室居时暑衰枯戍将彤襜通莹污池相发小拇指息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