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兵籍的意思、兵籍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兵籍的解释

兵士的名籍。 唐 韦元甫 《木兰歌》:“老父隶兵籍,气力日衰耗。” 明 高启 《问潮州迁客消息》诗:“名姓未看兵籍落,音书忽附估船还。” 梁启超 《中国改革财政私案》附《八旗生计问题》:“而旗人亦以久隶兵籍之故,不能独立营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兵籍,汉语词汇,指国家登记和管理现役军人身份及相关信息的专门名册或制度体系,是军事行政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其核心含义可解析如下:


一、核心定义

兵籍指国家军事机关依法建立的、记录现役军人基本身份、服役状态、隶属关系及岗位职责等关键信息的官方档案或登记系统。它既是军人身份的法定证明,也是军队进行人员管理、调配、奖惩和保障的依据。


二、历史溯源与文献依据

该词源远流长,古代文献中已有类似概念。如北朝民歌《木兰诗》中“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即反映了对从军者名册的登记制度(古代兵籍雏形)。《宋史·兵志》亦载有“籍兵伍,严阶级”的记载,体现古代军队通过名册管理兵员。现代汉语中,“兵籍”更侧重于制度化、系统化的军人信息管理体系。


三、现代制度内涵

  1. 身份认证

    兵籍是军人依法服役的法定身份标识,包含姓名、军衔、部队番号、入伍时间等核心信息,由军队政治工作部门统一管理。

    来源:《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士兵服役条例》(中国政府网)

    中国政府网:士兵服役条例

  2. 动态管理机制

    兵籍随军人职务变动、部队调动、退役或转业而实时更新,贯穿军人服役全程。例如士兵晋升、军官调任均需同步更新兵籍档案。

    来源:《军队档案管理条例》(中央军委办公厅)

    中央军委办公厅:军队档案管理规定

  3. 法律义务关联

    依法登记兵籍是公民服兵役的法定义务延伸。《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明确规定,应征公民经兵役机关批准入伍后即纳入兵籍管理。

    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第十三条(中国人大网)

    中国人大网:兵役法全文


四、与相关概念辨析


五、制度功能

兵籍制度保障军队组织结构稳定性,支撑兵力统计、资源分配、优抚政策落实(如退役安置、伤残抚恤),并为国防动员提供数据基础。其规范管理直接关联军队战斗力生成与国家国防安全。


参考资料

  1. 中华书局《乐府诗集·木兰诗》解读

    中华书局:乐府诗集

  2. 《宋史·兵志》校注本,上海古籍出版社
  3. 国家法律法规数据库(兵役法、军队条例)

    国家法律法规数据库

网络扩展解释

“兵籍”是一个汉语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含义

指古代军队中登记士兵信息的簿册或管理制度,主要包含士兵的姓名、隶属关系、服役状态等基本信息。这一制度是古代军事组织管理的重要基础。

二、详细解释

  1. 功能与作用
    兵籍制度用于管理军队编制、人员调配及军力统计,确保军队数量和战斗力。例如唐代韦元甫《木兰歌》中提到“老父隶兵籍”,表明兵籍是士兵身份的官方记录。

  2. 历史背景
    古代兵籍与户籍类似,但专门针对军人,如明代高启的诗句“名姓未看兵籍落”,反映了士兵脱离军籍的状态。清代八旗制度中,旗人因长期隶属兵籍而难以独立谋生,说明兵籍的约束性。

三、使用场景

四、相关概念对比

五、补充说明

兵籍的“籍”原指登记册(如《木兰歌》中的“名籍”),后延伸为隶属关系。现代汉语中,该词多用于历史或文学语境,日常使用频率较低。

别人正在浏览...

宝陀岩必然王国仓颉曹谢超星系团愁红出会当家人耽思达丧独鹤鸡群诶笑缚绑服禫杠棒禾役宏构花座火攻蕉叶焦油近地点畸重具僚军徽句星嬾散緑耳梯迈志磨砖作镜欧轧撇捩皮桶子樵女穷考旗人齐偕蹊要驱赶曲媚取醉热厥生埋世霸食限试销税介书帽说耍疏丧锼镵素诚天成天钺梯桥同心合力无声无色相会纤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