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礼饩的意思、礼饩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礼饩的解释

馈赠的粮食或饲料。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六:“我使臣过境时,边臣以 察罕汗 命,厚致礼餼,以兵护行。”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礼饩"是古代礼仪制度中的特定馈赠物,指代在宾礼、祭祀等正式场合按礼仪规范赠送的谷物或牲畜类礼品。该词由"礼"(礼仪规范)与"饩"(活牲或谷物)构成,最早见于《周礼》记载的诸侯往来制度。

在具体应用中包含两类形态:其一是"生饩",即未宰杀的活牲,多用于诸侯朝觐天子时的进献,《礼记·中庸》载"序爵,所以辨贵贱也;序事,所以辨贤也;旅酬下为上,所以逮贱也;燕毛,所以序齿也",其中"旅酬"环节即包含礼饩的馈赠仪式。其二是加工后的谷物粮食,常见于使臣聘问时作为廪食供应,《春秋左传正义》疏解"饩,生食也"即指此类未烹煮的礼仪用粮。

该制度在汉唐时期发展为完整的"五礼"体系组成部分,《新唐书·礼乐志》记载的"宾礼九仪"中,礼饩作为"致饔饩"环节的核心物品,规格需按受礼者爵位等级严格配给。宋明时期逐渐转为象征性礼仪,清代《皇朝礼器图式》仍保留相关仪轨,但实物多改用银两替代。

网络扩展解释

“礼饩”是一个古典汉语词汇,由“礼”(礼节、礼仪)和“饩”(xì,指馈赠的食物或财物)组成,特指古代礼仪交往中用于馈赠的粮食、牲畜或其他财物。以下是详细解释:

1.字义拆解

2.词义内涵

3.历史用例

4.现代使用

补充说明

与普通“礼物”不同,“礼饩”更强调制度化和仪式性,是维系古代社会等级秩序的重要方式。其内容与规模往往严格遵循身份差异,体现“礼”的规范作用。

别人正在浏览...

百不为多﹐一不为少板鱼襃慰璧月裁恨彩饰侧柏産牧焯烁尘香棰打触绪村杀灯夜地盘盖钟狗彘不食汝余乖动鼓栗国利过量黄竹筒秽笔恢彉洊饥加温竭朴羁靡晶晶叩关苦集灭道两京辽廓吏蠹鳞构馏分镂句罗络命干幕燕漂轻屏气敛息牵叙清轻七曜全称揉莒三阵世官诗酒朋侪史书遂心快意鞺鞜天工开物天盘徒处往初逍遥公夏徵噏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