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井台的意思、冰井台的详细解释
冰井台的解释
古台名。 建安 十八年 魏武帝 建于 邺城 西北。 晋 陆翽 《邺中记》:“北则 冰井臺 ,有屋一百四十间,上有冰室,室有数井,井深十五丈,藏冰及石墨…… 石季龙 於 冰井臺 藏冰,三伏之月,以冰赐大臣。” 南朝 梁 江淹 《杂体》诗之五:“从容 冰井臺 ,清池映华薄。”
词语分解
- 冰的解释 冰 ī 水因冷凝结成的固体:冰块。冰凌。冰箱。冰窖。冰雕。冰封。冰球。冰镇。冰释(像冰一样融化,喻嫌隙、怀疑、误会等完全消除)。冰淇淋。 结晶成固体,呈结晶形的:冰糖。冰晶石。 使人感到寒冷:冰手冰脚
- 井台的解释 .井栏。 老舍 《骆驼祥子》十八:“每一个井台都成了他们的救星,不管刚拉了几步,见井就奔过去。” 孙犁 《村歌》上篇十三:“人们在井台上说着笑着,换班浇着。”.即 冰井台 , 三国 魏 曹操 所筑
网络扩展解释
冰井台是中国古代著名建筑,为曹操所建“三台”(铜雀台、金虎台/金凤台、冰井台)之一。以下是详细解释:
1.建造背景
- 冰井台建于东汉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位于邺城(今河北省临漳县)西北,南距铜雀台六十步。
- 名称来源于其核心功能“冰井”,即储藏冰块的特殊设施。
2.结构与功能
- 规模:台高八丈(约18.4米),上有屋舍140间。
- 冰井设施:设三座冰室,每室有深达十五丈(约34.5米)的井,用于储存冰块、煤炭、粮食和食盐。
- 战略意义:是中国最早的煤炭贮藏地之一,兼具战备物资储备功能。
3.历史与文化影响
- 三国至南北朝时期,冰井台被用作夏季赐冰给大臣的场所(如后赵石虎时期)。
- 南朝文人江淹曾在诗作《杂体》中提及冰井台,体现其文化象征意义。
4.遗址与考证
- 西晋时邺城改名“临漳”,冰井台遗址现位于河北临漳县境内。
- 现代考古认为,三台(铜雀、金虎、冰井)共同构成曹魏时期邺城的军事与文化中心。
冰井台不仅是古代建筑技术的代表,更反映了曹操时期注重实用性与战略储备的治国思想。其历史地位在《中国煤炭史》等文献中亦有明确记载。
网络扩展解释二
《冰井台》这个词是指古代用于贮存冰块的台子或井口。它的拆分部首是冫、井、台,其中冫是水的冰凝固状态的象形字,井是指井口的象形字,台是指平面高处的象形字。
根据《康熙字典》,《冰井台》一词源于古代冰产地大雪山。繁体字的写法与简体字相同。
在古时候,汉字写法可能会有些差异。根据《康熙字典》的记载,冰的古时候写法是“氷”,井的古时候写法是“丼”,台的古时候写法是“颱”。
以下是一些关于《冰井台》的常见例句:
1. 这个冰井台保存了很多冰块,夏天可以用来降温。
2. 池塘旁边的冰井台是古人储存冰块的地方。
一些与《冰井台》相关的组词包括:冰山、冰层、冰窖、冰柜等。
近义词包括:冰库、冰洞、冰池等,它们都指用来储存冰块的地方。
反义词可以是与冷、冻相关的词语,比如炙热、烙冰等。
希望以上信息对你有所帮助!
别人正在浏览...
阿可绰摆调版轝备列本据边镇补败常客箠打处理品旦过寮祷书电眸钓饵滴剂禘祫泛秩逢场作趣傅年父母攻斗宫廷广陵散绝故式黑厮黄独偟暇见论瞷询解员戟戈迳启者禁罔九经看钱奴空言虚语连叶料择戾夫离室闵悔墓所黏空剽夺评识芊丽三物少微生荣死哀深暝神说鬼话时栋仕进输入吐番忨愒诬枉贤良方正显赏枭猛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