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见“ 玺绂 ”。
玺绶。
“玺韨”(xǐ fú)是古代文献中表示帝王印玺的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基本含义
“玺韨”是“玺绂”的异体写法,指代帝王专用的印玺及绶带,象征权力与身份。其中“玺”为印章,“韨”(同“绂”)为系印的丝带,合称代表完整的帝王印信。
历史演变
文献用例
该词多见于史书,如《汉书·元后传》记载“奉上皇太后玺绂”,《三国志》提及孙皓时期“佩皇后玺绂者多矣”,均体现其与皇权的紧密关联。
字形与结构
现代认知
现代汉语中“玺”仍保留帝王印的专指义(如玉玺),而“韨”已罕用,二者组合多见于历史文献研究。
如需具体文献原文或更详细例证,可参考《汉书》《说文解字》等典籍,或通过标注的网页来源进一步查阅。
《玺韨》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指古代皇帝赐给重臣的封号和印信。它由两个部分组成,分别是“玺”和“韩”。
根据《康熙字典》,《玺韨》的“玺”部的部首是“玉”,表示玉石;“韩”部字的部首是“韦”,表示皮革。在笔画上,“玺”部共有9画,“韩”部共有15画。
繁体字“玺韨”为「璽袢」。
根据考古资料显示,古代汉字的写法往往具有一定的变体。对于《玺韨》,根据不同的历史时期和文化背景,可能存在不同的字形写法,这些写法多数已经不再使用。
1. 皇帝将玺韨赐给重臣,表示对其极高的赏识和信任。
2. 重臣得到了玺韨后,便拿着印信,行使自己的权力和职责。
组词可以有:“玺石”(指玉石制成的印章)、“韩皮”(指韦皮制成的物品)、“袢裙”(指古代妇女束腰的一种衣裳)。
近义词有:“玺印”、“印信”、“印章”,它们都指代皇帝赐给重臣的封号和印信。
反义词难以具体提供,因为《玺韨》是一个独特的词语,没有直接的反义词。但是,可以通过指代赐予普通人的印章或封号来间接形成反义,如“民间印章”、“普通封号”等。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