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邆賧 ”。古地名。在今 云南省 邓川县 地。《新唐书·南蛮传中·邆睒诏》:“ 邆睒詔 ,其王 丰咩 ,初据 邆睒 ,为御史 季知古 所杀。”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五:“八詔者, 隋 时 永昌 姚州 闻有 蒙舍詔 、 蒙嶲詔 、 越析詔 、 浪穹詔 、 施浪詔 、 邆賧詔 ,又有 傍 ( 时傍 )、 矣川罗识 二族,通号八詔。”参见“ 八詔 ”。
“邆睒”是一个古代地名相关的词汇,其含义及背景如下:
历史演变
邆睒最早见于唐代史籍,是南诏国“六赕”之一(“赕”为南诏行政单位)。宋代大理国时期沿用此名,元代后逐渐被“邓川”取代,现为洱源县下辖镇。
地理位置
位于洱海西北部,地处滇西茶马古道要冲,历史上是连接大理与吐蕃(今西藏)的重要驿站。
现代对应
今名“邓川”,以乳制品(如邓川奶粉)闻名,属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县。
如需进一步了解邆睒的历史事件或文化影响,可查阅《蛮书》《云南志》等古籍。
《邆睒》(teng shuang)是一个古汉字词语,一般用来形容人的举止行为轻佻、草率、不庄重。常用于贬义形容。
《邆睒》的部首为衣,总共有13个笔画。
《邆睒》是古汉字,其来源和具体出处已不可考,但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献中的使用。
《邆睒》的繁体字为「騰爽」。
古时候《邆睒》的写法可能有所变化,但常见的写法为还是「衣褒」。写法的变化是汉字的发展和演变过程中的一部分。
她对待工作邆睒不堪,从来没有认真过。
邆睒可以和其他字组成短语或词语,例如:邆睒轻佻、邆睒不羁、轻佻邆睒等。
和邆睒意义相近的词语有:轻率、草率、不庄重、不稳重等。
和邆睒意义相反的词语有:庄重、稳重、慎重等。
暴君标号不识时务策选超前絶后成帮结队初事翠钿倒换濎滢独孤浑鹅珠更尝诡秘黄子欢君回罔回轩毁言僭分节脉九臼济勋俊羔狂喉老龙牢落陆离廉级料钱躐冒六沉鎗流逐鸾凰鹿卢蹻命姓某地暖男秋曹齐制全宥扫榻以待唼啑折桌十二万分十分惺惺使九分耍颠爽朗硕记思玄所居夙素田齐屠戮屯塞王浆婉谐温八吟勿忘我小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