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协音的意思、协音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协音的解释

把某字临时改读为某音,以使声韵和谐;也指需临时改读的韵脚。 宋 姚宽 《西溪丛语》卷上:“ 焦贡 《易林》……云:‘酒为欢伯,除忧来乐。福喜入门,与君相索。’伯音博,协音也。” 宋 周密 《齐东野语·四皓名》:“《韩诗》:‘虎有爪兮牛有角,虎可搏兮牛可触。’ 蔡 氏註:‘角、触,协音也。’”参阅 王力 《诗经韵读·对叶音说的批判》。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协音”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用于调整字音以达到声韵和谐的效果。以下是详细的解释:

一、基本定义

“协音”指在特定语境下临时改变某字的读音,使声韵更协调。例如在古代诗词或韵文中,某些字可能因押韵需要被改读为其他音,这种临时调整的读音或韵脚即称为“协音”。

二、历史应用与例证

  1. 宋代文献中的实例
    宋人姚宽在《西溪丛语》中提到焦贡《易林》中的例子:“酒为欢伯,除忧来乐”,其中“伯”字原读“bǎi”,但为押韵临时改读为“bó”。
    周密《齐东野语》也记载了类似现象,如“虎可搏兮牛可触”中的“搏”字需协音调整。

  2. 语言学背景
    这种做法源于古代汉语声韵系统的复杂性,尤其在诗词创作中,协音有助于解决实际发音与韵书规范不一致的问题。

三、相关背景

“协”字本义为“共同合作”(如“协调”“协助”),引申为通过调整使事物和谐。因此,“协音”可理解为通过音韵调整实现语言表达的和谐统一。

“协音”是古代汉语中一种特殊的音韵调整手段,常见于韵文创作。现代汉语中,随着语音标准化,协音现象已较少见,但其在古典文学研究中仍有重要参考价值。如需进一步了解,可查阅《西溪丛语》等原始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二

协音的意思

协音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协助或配合发音。在语言学中,协音可以指辅音或音节的发音时与其他语音元素共同发出的声音。

协音的拆分部首和笔画

协音的拆分部首是卩(jié)和音(yīn),拆分后的笔画数为4画。

协音的来源

协音一词为现代汉语词汇,没有确定的古代来源。它由“卩”和“音”两个字组成,结合了这两个字的意思,形成了新的词语。

协音的繁体

协音的繁体字为“協音”。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的形状和书写方式可能与现代不同。然而,对于协音这个词,没有确定的古代写法记录。

例句

1. 他在唱歌时,通过协音来增加音乐的层次。

2. 这个角色要求演员有很好的协音能力。

组词

协助、协调、协商、协作、协议

近义词

合音、和声、共鸣

反义词

分音、独奏、不协调

别人正在浏览...

傲色八面受敌豹藏雾卞严标准音避雷针布币长夜持素充销船到桥门自会直达巷瞪眼瞎都江堰额兵犯官发讪发踪指示蜂集腐谈贯脑贵少国夫人海男子还周贺黄梅鹤儛化驰嘉亨浆粥麂鹿金牛座孔席不适滥过了足緑骥霾风郿绦女娇砰铿乾涸欺伪如一三匝蓍旧疏财尚气水辗台弼台兵太皇条画同牀通条推造脱缝魏巍相傍降龙显姓扬名瑕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