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诙谐地谈说。 汉 王充 《论衡·自纪》:“ 孔子 失马於野,野人闭不与。 子贡 妙称而怒,马圄谐説而懿。”
“谐说”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xié shuō,其核心含义是通过巧妙的言辞表达精准的意思,常用于讽刺、调侃或幽默的语境。以下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的详细解释:
“谐说”指言辞巧妙、富有创意的表达方式,既能传递深层含义,又能引发听者的笑声或赞叹。其特点在于语言机智、幽默,且常带有讽刺或调侃的意味。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典故或用法,可参考来源网页(如、2、4、5)。
谐说(xié shuō)是一个常见的汉字词语,由两个部首组成,分别是言部和害部,总共有11个笔画。
谐说这个词来自于古代汉语,最早出现在《揭谛论·节语》一书中。在繁体字中,谐说的写法与简体字相同。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中,谐说的部首可能会稍有变化。例如,言部可能会写成讠部,害部可能写成感部。不过,这些写法并不常见,现代汉字的统一规范中使用的写法仍然是言部和害部。
1. 他的谐说引来了大家的笑声。
2. 他以谐言调侃了这个尴尬的局面。
3. 这个节目以幽默的谐说赢得了观众的喜爱。
1. 谐音(xié yīn):指具有相同或相似音调的词语。
2. 谐趣(xié qù):指逗乐的、幽默有趣的事物。
3. 谐调(xié diào):指声音或音乐的和谐搭配。
1. 幽默(yōu mò):指富有趣味和诙谐的。
2. 诙谐(huī xié):指言语或行为滑稽、可笑。
3. 逗乐(dòu lè):指让人开心、发笑。
1. 严肃(yán sù):指不带有轻松、幽默成分的。
2. 正经(zhèng jīng):指不开玩笑、不开心的。
3. 枯燥(kū zào):指缺乏趣味、乏味。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