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效物的意思、效物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效物的解释

犹感物。《庄子·田子方》:“吾一受其形,而不化以待尽,效物而动,日夜无隙,而不知其所终。”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效物"是古汉语复合词,其核心含义包含两层维度:

一、仿效外象

指效法自然界的运行规律与物质形态。《汉语大词典》释为"取法于物象",强调人类通过观察天地、四时等自然现象获取行为准则。例如《周易·系辞》"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的认知模式,正属效物思想的源头。

二、应物而动

《庄子·刻意》提出"感而后应,迫而后动"的哲学观,主张行为需随客观环境变化而调整。这种动态响应机制,在《文心雕龙·物色》中被引申为"情以物迁,辞以情发"的创作规律,形成中国古代文论的重要命题。

该词在训诂学中具有双重特性:

  1. 构词法层面,"效"取"摹拟"义(《说文解字》),"物"指客观存在(《礼记注疏》)
  2. 哲学维度上,既包含道家"法天贵真"的自然观,也蕴含儒家"格物致知"的方法论。

文献考据显示,该词最早完整出现于《淮南子·要略》"观天地之象,通古今之事",后经王弼《周易注》"物各效其象"的注解,成为玄学核心概念。

网络扩展解释

“效物”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为感应外物而行动,具体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1. 词义解析

    • 效:本义为“仿效”“响应”,在语境中引申为对外界变化的反应()。
    • 物:指外物、环境或客观存在。
      组合后,“效物”即指顺应外界事物的变化而采取相应行动,强调被动性与自然性。
  2. 哲学内涵
    该词出自《庄子·田子方》:“吾一受其形,而不化以待尽,效物而动,日夜无隙,而不知其所终。”
    庄子通过“效物而动”表达其哲学观:人应如自然一般,不固执于自我形态,而是随外物变化而行动,体现道家“无为”“顺应天道”的思想。

  3. 现代理解
    可类比为“因势利导”或“随机应变”,但更强调对自然规律的被动遵从,而非主动干预()。

“效物”是带有道家色彩的词汇,多用于描述人与自然关系的语境中,需结合古典文献原句理解其深层含义。

别人正在浏览...

宝宝本缺便闭蚕头燕尾刺蹙代庸丹崿刀笔之吏登显鼎食鸣钟伐冰芳卉犵獠规律性归轴寒焰假城江门节日筋榦金虵进幸窘困旧的不去新的不来酒阑聚汇两曜辽事恡爱离相平等露盖埋根锚机梅格冥谈密洽谋叛谋选萍漂凄怅亲祠器酸崎崄全烝缺席瞿唐关认亏如振落叶三年不蜚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设誓蛇章算赋夙见缩回太簇调济头生儿校勇斜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