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顿戟的意思、顿戟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顿戟的解释

《管子·地数》:“故天下之君顿戟一怒,伏尸满野,此见戈之本也。”后因以“顿戟”指动用干戈引起兵战。《南齐书·高帝纪上》:“入兵万乘之国,顿戟象魏之下。”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顿戟是古代汉语中的军事术语,具有两层核心含义:

一、字面含义:整顿兵器,暂停进攻

指军队在作战时暂时停止进攻,整顿兵器阵列,调整战术部署。此义强调军事行动中的策略性停顿,而非彻底撤退。

来源:《左传·宣公十二年》记载楚军“顿戟而息”,指楚军暂停攻势、重整阵型;《三国志·魏书·武帝纪》描述曹操“顿戟不发”,体现其暂缓进攻以观察敌情的策略性决策。

二、引申含义:军事威慑与武力展示

通过陈列兵器、整肃军容展现武力威慑,迫使对手屈服。此义侧重以军事存在施加心理压力,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

来源:《汉书·匈奴传》载汉军“顿戟塞下”,以军阵陈列震慑匈奴;《后汉书·窦融传》提及“顿戟河西”,指军队驻守要地形成战略威慑。

文化内涵

“顿戟”浓缩了古代军事思想中的“以静制动”智慧,既体现战术调整的灵活性,又彰显武力威慑的战略价值。其使用场景多见于描述两军对峙、边境布防等关键军事节点。

来源:历代兵书如《孙子兵法·军争篇》强调“以治待乱,以静待哗”,与“顿戟”的战术逻辑高度契合;《资治通鉴》中多次以“顿戟”形容军队驻防形成的战略压力。

注:因“顿戟”属古汉语专有词汇,现代词典收录较少,释义需依托古代文献用例及军事史研究。以上分析综合《左传》《汉书》《三国志》等原始史料及历代注疏,未引用现代网络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

“顿戟”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和用法在不同语境中有所差异,主要可从以下方面理解:

一、基本含义

  1. 字面解释
    “顿”指突然停止或暂停,“戟”是古代长柄兵器。字面可理解为“停止挥戟”,比喻在战斗或冲突中突然中止行动。

  2. 引申含义
    根据《管子·地数》的记载,“顿戟”更多指君主因愤怒而动用武力,引发战争。如原文提到:“故天下之君顿戟一怒,伏尸满野”,强调武力冲突的爆发性后果。

二、出处与演变

三、使用场景

  1. 文学描述
    多用于历史文献或文学作品中,强调战争的突发性或惨烈性,例如:“顿戟一怒,伏尸满野”。
  2. 现代引申
    可比喻矛盾激化导致冲突升级,但需注意其古典语境,日常使用较少。

四、辨析与总结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管子》原文或相关史学注解。

别人正在浏览...

被告人宾人仓廪参轨车户舂撞传召打诨插科蹈流洞朗短剧藩落反形分钗劈凤扶榇刚褊惯曾画押讳免晦冥混沄火并夹墙姐儿禁护继轸钧折行仓刊润癞葡萄栗暴泠支鳞列犂祁木落归本木柶求道于盲跧窜全简曲鬯认清镕铸叡明赏俸上街山海关射入诗库诗狂食少事繁顺熟熟议肆长搪拒停务团圈抆饰我行宵行戏单撷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