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汉书·扬雄传上》:“﹝ 雄 ﹞又怪 屈原 文过 相如 ,至不容,作《离骚》,自投江而死,悲其文,读之未尝不流涕也……乃作书,往往摭《离骚》文而反之,自 崏山 投诸 江 流以弔 屈原 ,名曰《反离骚》……钦弔 楚 之 湘 纍。” 颜师古 注引 李奇 曰:“诸不以罪死纍。”后因以“楚纍”为 屈原 的代称。 宋 陈与义 《晚步湖边》诗:“ 楚 纍经行地,处处餘《离骚》。” 宋 范成大 《寄题向抚州采菊亭》诗:“落英 楚 纍手,东篱 陶令 家。”
“楚纍”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一个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称谓,其含义和用法如下:
本义来源
“楚纍”一词源自《汉书·扬雄传》,其中记载扬雄为悼念屈原,在《反离骚》中称其为“湘纍”。颜师古注引李奇解释:“诸不以罪死曰纍”(无罪而受牵连死亡的人称为“纍”)。因屈原是楚国人,故合称“楚纍”。
代指对象
特指屈原。后世文人常用“楚纍”作为屈原的代称,尤其在诗词中,借以表达对其遭遇的同情或对其文学成就的推崇。
如需进一步考证,建议查阅《汉书》原文或权威注释文献。
楚纍是一个汉字词,表示担任重要职务或担负重要任务。常用于形容某人所负责的工作或使命极为繁重或重要。
楚的部首是木,笔画数为4;纍的部首是糸,笔画数为11。
“楚纍”这个词的来源较为复杂,其中“楚”原本是指春秋时期国家楚国,后来也有指称南方的意思;“纍”则是指多次缠绕,“楚纍”合在一起表示责任的沉重和重大。
繁体字“楚纍”的写法为「楚纍」。
古代汉字的写法与现代有所不同,古时候写作「楚纍」的写法可能与现代稍有差异。但由于文献和资料的局限性,具体的古代写法可能较难考证。
他肩负楚纍的使命,不容有丝毫懈怠。
组词:楚霸王、纍纍起伏
近义词:重任、繁重
反义词:轻松、琐碎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