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洽的意思、详洽的详细解释
详洽的解释
详备广博。《宋书·律历志序》:“ 刘向 《鸿范》始自《春秋》, 刘歆 《七略》,儒墨异部, 朱赣 博采风謡,尤为详洽, 固 并因仍,以为三志。”《旧唐书·房玄龄传》:“寻与中书侍郎 褚遂良 受詔重撰《晋书》……以 臧荣绪 《晋书》为主,参考诸家,甚为详洽。” 宋 陆游 《跋<出疆行程>》:“文词虽鄙浅,事颇详洽。”
词语分解
- 详的解释 详 (詳) á 细密,完备,与“略”相对:详细。详略。详情。详谈。周详。详实(详细而确实。亦作“翔实”)。语焉不详(说得不详细)。 清楚地知道:内容不详。 说明,细说:内详。 审慎:详平(审理案件审慎
- 洽的解释 洽 à 跟人联系,商量:面洽。接洽。 谐和:融洽。 广博,周遍:博识洽闻。 沾湿,浸润:内洽五脏。 笔画数:; 部首:氵;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详洽”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xiáng qià,主要含义如下:
一、核心释义
指详尽而广博,强调内容既深入细致又全面周遍。常用于形容论述、学问或考据的严密完备。
示例:
“其考据之详洽,辨析之精微,令人叹服。”
二、权威辞书释义
-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详”指详细、周密,“洽”指广博、普遍。合指内容完备,涉及广泛,无疏漏。
-
《辞源》(商务印书馆):
释义为“周遍,全面”,多用于形容学识或论证的严谨性。
三、古典文献用例
-
《宋史·职官志》:
“凡典章制度,必求详洽。”
(指对规章制度的考据需全面透彻。)
-
明代学者焦竑《澹园集》:
“学问之道,贵在详洽而贯通。”
(强调治学需兼具深度与广度。)
四、近义词辨析
- 详密:侧重细致周密(如“分析详密”)。
- 赅博:强调广博涵盖(如“学识赅博”)。
- 详洽:兼具二者,突出深度与广度的统一。
五、现代使用场景
多用于学术、文化领域,如:
- 文献研究: “对古籍的校注详洽可信。”
- 历史考据: “该学者对唐代典制的考证极为详洽。”
参考资料:
- 《汉语大词典》(第2版),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年。
- 《辞源》(修订本),商务印书馆,2015年。
- 《宋史·职官志》,中华书局点校本。
- 焦竑《澹园集·卷十二》,中华书局,1999年。
网络扩展解释
“详洽”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根据语境和文献来源有所不同,主要可分为以下两种解释:
1.详细商谈(现代常见用法)
- 基本构成:由“详”(详细、详尽)和“洽”(洽谈、商量)组合而成。
- 含义:指在商议或讨论事务时,双方进行充分、细致的沟通,以达到共识。
- 使用场景:多用于现代语境中,强调沟通的全面性,如商务谈判、合作洽谈等。
2.详备广博(古籍文献用法)
- 含义:形容内容详尽且覆盖范围广,常见于古代文献。例如:
- 《宋书》提到“朱赣博采风谣,尤为详洽”,指收集资料详实全面。
- 《旧唐书》中描述房玄龄等人编撰《晋书》“参考诸家,甚为详洽”,强调内容的广博性。
- 近义词:详实、周详、广博。
补充说明
- “洽”的延伸含义:根据权威解释,“洽”字本身包含“商量”“和谐”“广博”等多重含义(如“融洽”“博识洽闻”),因此“详洽”在不同语境中可能侧重不同方向。
- 读音:拼音为xiáng qià。
若需进一步区分具体语境中的含义,可结合上下文判断是强调“沟通细致”还是“内容详实”。
别人正在浏览...
阿平绝倒背临不三不四虿尾银钩长才短驭谄诳蝉蛇差异法扯旗放炮冲昧大弦登途饵线芳岁高绝光速固壁黄兴惠问火蚕绵货匨脚影杰然冀方记录极限攫黩克薄科段乐籍麟殿渼陂梅乾磨沙蓬勃僻狭青鬼倾飐轻重妻族曲裾日家桑盖设祭牲物蛇孽是非场拭目倾耳爽豁死光死杀台览贪位淘汰誷冒椳际蜗螺乌斯藏污言秽语细不容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