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險膚的意思、險膚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險膚的解釋

謂惡意中傷的謠傳之言。《書·盤庚上》:“今汝聒聒,起信險膚,予弗知乃所訟。” 孔穎達 疏:“起信險膚者,言發起所行,專信此險僞膚受淺近之言,信此浮言,妄有争訟。” 孫星衍 疏:“起者, 高誘 注《呂氏春秋》雲:‘興也。’險者,《廣雅·釋詁》雲:‘衺也。’《説文》有‘憸’,雲:‘詖也。’險聲近憸。膚者,《廣雅·釋詁》雲:‘傳也。’訟者,《説文》雲:‘争也。’言羣臣讙言拒善,而興信邪險膚傳之語。” 宋 李綱 《與張子公舍人書》:“且如來書所諭數事,皆是以無為有,唱為險膚之説。”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險膚”是一個較為生僻的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與現代常用詞彙有所不同。根據古代文獻的記載和訓诂學家的注釋,其詳細解釋如下:

一、 核心含義 “險膚”在古代文獻中主要指邪惡、奸佞、不正派的人。它形容的是人心險惡、行為不端、善于谄媚或制造禍端的品質或這類人本身。

二、 詞義解析與來源

  1. “險”的含義:

    • 本義指地勢險要、難以通過(如“險阻”)。
    • 引申為危險、狠毒、邪惡、陰險(如“險惡”、“險詐”)。在“險膚”一詞中,“險”取的就是這個引申義,指人心邪惡、行為陰險。
    • 來源參考:《說文解字》釋“險”為“阻難也”,段玉裁注引申其義。《漢語大字典》收錄“險”有“邪惡;狠毒”義項。
  2. “膚”的含義:

    • 本義指皮膚(如“肌膚”)。
    • 在“險膚”一詞中,“膚”是假借字,通“憸”(xiān)。
    • “憸”的含義: 指奸邪、谄媚、巧言善辯。如《尚書·立政》有“憸人”,孔傳解釋為“利口佞人”。
    • 因此,“險膚”實為“險憸”,指既險惡又奸佞。
    • 來源參考:《說文解字》釋“憸”為“憸诐也。憸利于上,佞人也。”《康熙字典》、《漢語大字典》均明确“膚”通“憸”,義為奸邪、谄佞。
  3. “險膚”的合成義:

    • 結合“險”的邪惡、陰險義和“憸”的奸佞、谄媚義,“險膚”(險憸)一詞強調的是一種内心險惡、行為奸詐、善于用花言巧語谄媚或構陷他人 的品質。它常用來指代具有這種惡劣品質的人,即奸佞小人。

三、 文獻例證 “險膚”一詞最經典的出處見于儒家經典《周禮》及其注疏:

四、 總結 “險膚”是一個古語詞,通“險憸”,意指邪惡奸佞之人。其核心在于形容或指代那些内心陰險、行為奸詐、善于谄媚構陷 的品性或人物。該詞主要見于古代典籍(如《周禮》)及對其的注釋(如鄭玄注)中,在現代漢語中已極少使用。理解該詞需結合“險”的“邪惡”義和“膚”(憸)的“奸佞”義。

網絡擴展解釋

“險膚”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惡意中傷的謠傳之言。以下為詳細解析:


一、基本釋義


二、字義分解

  1. 險(xiǎn):
    • 本義指地勢險惡、危險(如“險要”“天險”)。
    • 引申為“狠毒”“陰險”,如“險詐”。
  2. 膚(fū):
    • 原指皮膚(如“切膚之痛”),此處引申為“膚淺”“表面化”,形容言論缺乏依據、輕浮。

三、綜合解析

“險膚”結合兩字含義,特指用陰險手段散布的淺薄謠言。例如宋代李綱曾用該詞描述以虛構之事挑起争端的行徑:“皆是以無為有,唱為險膚之說”。


如需更詳細的文獻例證或曆史背景,可參考《尚書》相關注解或古漢語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哀策謗詛寶賄襃語畚土閉月羞花不長俊槎桎誠純癡騃捶床搗枕春野雌蜺脆亮兜抄防救鳳池山滾利錢呵護河圖洛書毀诋混吣火厄鑒曲檢容堅完啃齧榔槺罍洗淚癢羅潭猛勇渺邈明果陌上兒謀翼破除迷信前媲遷善起夫芹敬鹙鸧煽誘手臂疏惡説得説得嘴聳立松喬遷景算子太昭騰羁天景挑肥揀瘦沱汜衛生褲祥麟顯切小杜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