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朝报的意思、朝报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朝报的解释

朝廷的公报。刊载诏令、奏章及官吏任免等事。 汉 唐 诸朝由诸藩京邸传抄转报,称邸抄或邸报。后世有由内阁钞发的,称为阁钞;有由六科钞发的,称为科钞。在外省统称为朝报,又称京报。 宋 周密 《癸辛杂识别集·黄国》:“中遭嘖言指其他无所长,但能多收朝报耳。” 明 陈汝元 《金莲记·惊讹》:“母亲不须愁烦。闻公公去买朝报,想就知消息也。” 清 梅曾亮 《赠孙秋士序》:“居近 正阳门 ,不二三里,目不见朝报一字,不知何者为今日时事,达官要人。”参阅 宋 赵昇 《朝野类要·朝报》、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故四·朝报》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朝报是中国古代官方发布的新闻传播媒介,起源于唐代,定型于宋代,主要功能是向各级官吏传达朝廷政令、官员任免、皇帝谕旨等信息。其名称源于"朝廷邸报"的简称,形式上最初为手抄文本,后逐渐出现雕版印刷品。

从内容构成看,朝报包含三个核心部分:一是"进奏院状",由地方驻京机构整理朝廷动态;二是"中书门下牒",记录中枢机构决策;三是"枢密院札子",涉及军事机密文件。这种分层编纂方式体现了古代信息管控的严密性,现存于大英图书馆的敦煌遗书《进奏院状》即为唐代朝报实物佐证。

作为中国古代最早的定期官报,朝报在明清时期形成固定发行周期,据《万历邸钞》记载,万历年间已实现"逐日抄传,月为一帙"的发行模式。其传播范围从官员群体逐渐扩展至士绅阶层,成为科举制度下士人获取时政要闻的重要渠道,对古代政治生态产生深远影响。

网络扩展解释

朝报是中国古代官方用于传播政令、人事任免及重要事件的公报类文书,其核心含义和特点可归纳如下:

  1. 定义与功能 朝报是朝廷发行的官方公报,主要用于刊载皇帝诏令、大臣奏章及官员任免信息。作为封建政权信息传播的主要载体,其内容具有权威性和时效性,相当于现代政府公报的雏形。

  2. 历史演变

    • 汉唐时期:称为“邸报”或“邸抄”,由地方驻京机构(邸)抄录后传至各地。
    • 宋明清时期:根据发布机构不同分化为“阁钞”(内阁发布)和“科钞”(六科发布),地方统称“朝报”或“京报”。
  3. 传播方式 通过人工抄写传发,内容以简讯形式呈现,仅记录帝王动态、政策变动和官员升降等核心信息。地方行政机构(如郡守治所)是重要传播节点,汉代由御史府负责全国范围的诏令发布。

  4. 性质类比 虽为官方单向传播工具,但其定期发布、内容规范等特点,使之成为中国古代最接近大众传媒的信息载体。

注:若需进一步考证具体历史案例或不同朝代的制度差异,建议查阅《中国新闻传播史》等权威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白龟摆谱儿奔奔编柳冰楞鬓毛不经意财忙葱倩洞黑端雅封人愿风雨交加抚顺扶舁狗脚瓜蔓还许含消嚎丧何甞慧泉火蛾交融嘉燕鸡虫得失节日翁届止金宝牌胫衣京中剂子郡符科订狂欢赖利廊庙器理性梅花叠米潘排废平云扑撒巧额起工穷厮邱樊颀晳拳王群学塞翁失马三人一龙商法少帝神丧胆落碎妆天日脱亡闻彻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