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牛马墙的意思、牛马墙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牛马墙的解释

明 代开始有的一种城防工事,设在城外与濠上,有大小铳眼,敌来则击以铳或炮。遇紧急情况不敢开城门时,一应避难的人牛马之类,皆可暂于墙内收避。 清 魏源 《城守篇·守备上》:“若夫牛马墙者,则在城外与濠上。凡濠之岸,不拘宽狭,狭即丈许,宽不踰倍;其滨为墙,砖石随便。”参阅《古今图书集成·戎政典·攻守诸器》。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牛马墙”是明代出现的一种城防工事,主要用于军事防御和临时避难。以下是综合多来源的详细解释:

  1. 定义与功能
    牛马墙是修筑在城墙外沿护城河(濠)岸边的防御墙体。其核心作用包括:

    • 军事防御:墙体设有大小铳眼(射击孔),可安置铳、炮等武器攻击来敌;
    • 临时避难:遇紧急情况无法开启城门时,供百姓、牲畜暂避。
  2. 构造特点
    根据戚继光相关文献记载,牛马墙的修建标准包括:

    • 距主城墙约八尺至二丈(约2.5-6.6米);
    • 墙体分层设置不同武器射击孔:底部为大将军炮眼,中段为佛郎机炮眼,顶部为手铳眼;
    • 材料因地制宜,可用砖石或夯土构筑。
  3. 历史背景
    该工事在明代中后期逐渐普及,尤其与戚继光的城防体系改革相关。清人魏源在《城守篇》中也提到其应用,印证了其延续性。

牛马墙是明代城防体系中兼具攻防功能的附属建筑,通过多层级火力配置增强防御纵深,同时为军民提供紧急庇护空间,反映了古代军事工程的实用性设计。

网络扩展解释二

牛马墙的意思

牛马墙是一个汉字词汇,用来形容马牛羊等牲畜圈养地方的围墙。这个词可以用来指代农村中的畜栏,也可以泛指任何用于围住牛、马和羊等动物的建筑结构。

拆分部首和笔画

牛马墙的拆分部首为「阝」和「田」,其中「阝」是部首「阜(山)」的另一种写法。牛马墙的总笔画数为13画。

来源与繁体

「牛马墙」一词源于中国的农耕社会,用来描述人们为了防止牲畜逃跑而建造的围墙。该词的繁体字为「牛馬牆」,在繁体字文化圈也有使用。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中,「牛马墙」的形状略有差异。较早的版本中,「牛马墙」的写法是「牝馬牆」,其中「牝」是指母牛。

例句

1. 农民修建了一道坚固的牛马墙,以确保牲畜的安全。

2. 老爷爷在田野边修建了一道牛马墙,以防止牛羊跑到外面去。

组词

1. 牛圈:用于围住牛的围栏。

2. 马圈:用于围住马的围栏。

3. 羊栏:用于围住羊的围栏。

近义词

1. 牲畜围栏:指用于围住牲畜的围栏,与牛马墙意思相近。

2. 畜栏:指用于圈养动物的围栏。

反义词

1. 自由放养:指动物没有被圈养,可以自由活动而没有围栏的环境。

2. 无栏放养:指让动物在没有围栏限制的情况下自由放养。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