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五言律诗的意思、五言律诗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五言律诗的解释

诗体之一。形成于 唐 初。每句五字,每首八句,双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通常用平声韵,一韵到底,不可转韵。每句平仄有一定的格式。中间两联必须对仗。 宋 严羽 《沧浪诗话·诗法》:“律诗难於古诗……七言律诗难于五言律诗。”亦省称“ 五言律 ”、“ 五律 ”。 宋 严羽 《沧浪诗话·考证》:“又有五言律三首……亦非 太白 之作。”《红楼梦》第四八回:“你且把他的五言律一百首细心揣摩透熟了,然后再读一百二十首老 杜 的七言律。” 清 赵翼 《陔馀丛考·五七律排》:“ 沉约 《八咏诗》……已全是五律。” 毛6*6*东 《给陈毅同志谈诗的一封信》:“我对五言律,从来没有学习过,也没有发表过一首五言律。”

词语分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五言律诗汉语 快速查询。

专业解析

五言律诗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一种固定体裁,其名称源自句式结构与声韵规则的双重限定。"五言"指每句五字,"律诗"则强调严格的平仄、对仗及押韵规范。该诗体形成于南朝齐梁时期,至初唐时期格律定型,成为科举考试与文人创作的主流形式。

从结构特征分析,五言律诗包含八句四联:首联破题、颔联承接、颈联转意、尾联合束。每联内部要求平仄交替,上下句间平仄相对,二三联必须对仗工整。押韵采用平声韵脚,一韵到底,常见于《平水韵》上平声诸韵部。如杜甫《春望》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即体现典型对仗格式。

权威典籍《汉语诗律学》指出,五言律诗的声律体系建立在"仄起仄收"与"平起平收"两种基本句式之上,通过粘对规则构成四种标准平仄格式。王力在《诗词格律》中强调,这种严谨的声韵结构既能保证节奏和谐,又为诗人情感表达提供艺术框架。

文学发展史角度,该体裁的成熟标志着中国诗歌从古体向近体的转变。沈佺期、宋之问等初唐诗人最终确立其格律范式,盛唐时期王维、李白等大家将之推向艺术巅峰。历代诗话如《沧浪诗话》特别推重五言律诗"气象浑厚""格调高远"的美学特质。

网络扩展解释

五言律诗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一种固定格式,属于近体诗(格律诗)的范畴,形成于唐代。其名称和形式特点如下:

1. 基本定义

2. 结构特点

3. 历史地位 五言律诗在初唐时期定型,盛唐达到艺术巅峰,杜甫、王维等诗人将其推向了内容与形式的双重成熟。它相较于五言绝句(四句)更具叙事和抒情的深度,又比七言律诗更显简练庄重。

4. 创作要点

示例分析 以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为例: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这种诗体通过严格的格律约束,实现了语言的高度凝练与情感的深沉表达,是中国诗歌形式美的典范之一。

别人正在浏览...

白襕剥示背征崩摧拨转不办不迁参诀差失吃饱蹲赤膊船丛翳诞命诋冒分愿福音概论个处勾魂摄魄海上逐臭户口簿荐飨捡洋捞脚佣解愁金蛾咎讁九重宫康健刻露老駞连绵书连株刘项鸾交凤友旁格佩韦翩眇偏颇扑花琼粉焭焭搉惟散氏盘上笺舒长蓑衣裙探抽铁甲车通明天头直上团脐图版亡徵微特文部无明业火午天仙漏饩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