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澶渊的意思、澶渊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澶渊的解释

[Chanyuan] 中国的古地名,在今河南省濮阳县西南

详细解释

(1).古湖泊名。又名 繁污 、 繁渊 。故址在今 河南省 濮阳市 西。 春秋 卫 地。《春秋·襄公二十年》:“盟于 澶渊 。” 杜预 注:“ 澶渊 在 顿丘县 南,今名 繁污 ,此 卫 地。”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五》:“《春秋》襄公二十年,经书公与 晋侯 、 齐侯 ‘盟于 澶渊 ’。 杜预 曰:‘在 顿丘县 南,今名 繁渊 。’ 澶渊 ,即 繁渊 也。”

(2).古县名。故城在今 河南省 濮阳市 西。 隋 置, 唐 避 高祖 李渊 讳,改名 澶水县 。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澶渊”是一个历史地理名词,其含义和演变可通过以下三方面综合理解:

一、地理概念
澶渊是古代地名,位于今河南省濮阳市西南部,春秋时期属卫国。其名称来源于古澶水(今已不存),因水域广阔而得名,又被称为“繁渊”或“繁污”。具体位置存在学术争议,主流观点认为在濮阳市濮阳县西,另有一说在安徽萧县砀山间,但后者较少被采信。

二、历史演变

  1. 先秦时期:作为诸侯会盟地,《春秋》记载公元前553年晋、齐等诸侯曾“盟于澶渊”。
  2. 隋唐时期:隋置澶渊县,唐避李渊讳改称澶水县。
  3. 宋辽时期:因“澶渊之盟”闻名。公元1004年,北宋与辽在此签订和约,结束战争状态。盟约内容包括北宋每年向辽支付岁币(银10万两、绢20万匹),确立边界和平。

三、文化影响
澶渊之盟成为中原王朝与游牧民族通过条约实现长期和平的典型案例,虽涉及岁币支付,但为宋辽带来120年和平,促进经济文化交流。此事件使“澶渊”从地理名词升华为政治象征,常被后世用于和平外交的隐喻。

注:“澶”字读音为chán(非cán),现代汉语已较少使用,多见于历史文献。更详细考证可参考《水经注》等古籍或濮阳地方志。

网络扩展解释二

《澶渊》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标签h2>意思 <标签p>《澶渊》是一个古代汉字词语,意为深不可测的渊深。 拆分部首和笔画 <标签h2>部首和笔画 <标签p>《澶渊》的部首是氵(三点水),总共有12个笔画。 来源 <标签h2>来源 <标签p>《澶渊》的来源较为复杂,其中一个解释是因为先秦时期澶渊水的名称含义深不可测,故演变为形容事物深奥玄妙的词语。 繁体 <标签h2>繁体 <标签p>《澶渊》的繁体写作「澶淵」。 古时候汉字写法 <标签h2>古时候汉字写法 <标签p>在古代,汉字《澶渊》的写法会有所不同,其中一种古字写法为「澹淵」。 例句 <标签h2>例句 <标签p>1. 这部书对于探索人类心灵深处的澶渊是非常有启发的。 2. 古代哲人深思熟虑地探索着人生的澶渊。 组词 <标签h2>组词 <标签p>《澶渊》可以进行组词,例如:澶渊思索、澶渊深奥。 近义词 <标签h2>近义词 <标签p>《澶渊》的近义词有:深奥、玄妙。 反义词 <标签h2>反义词 <标签p>《澶渊》的反义词有:明晰、浅薄。

别人正在浏览...

熬审百都碧伞不堪入耳不恰好采战苍翠欲滴靫宬诚至除馑道答耳扒腐鼠根状茎个人利益革世工作站姑爹轨容国忧鼓作行家后患架梁兼秋竭絶矜功恃宠谨惠蹶踣叩诊锤雷气连臂恋恩淩侮灵响楼敌率勉帽顶梅花障末材平铺直叙烧夷沙壹沈整史不絶书释憾使性谤气守室水八阵兕爵通客土墼王佐之才贤豆相合纤巨小朝消泮销算蟹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