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犹言没有偏爱。《书·蔡仲之命》:“皇天无亲,惟德是辅。”《老子》:“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河上公 注:“天道无有亲疎,唯与善人。”《后汉书·李固传》:“天道无亲,可谓祇畏。”
(2).没有亲近、贴心的人。《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惠 怀 无亲,外内弃之。”
(3).不近人情;苛刻。《史记·张仪列传》:“夫 赵王 之狠戾无亲,大王之所明见,且以 赵王 为可亲乎?”《晋书·吕光载记》:“ 商鞅 之法至峻,而兼诸侯; 吴起 之术无亲,而 荆 蛮以霸。”《宋书·晋熙王昶传》:“ 晋熙太妃 谢氏 ,沉刻无亲,物理罕比。”
无亲
指没有亲属或亲近之人,引申为孤立无依的状态。该词由“无”(没有)与“亲”(亲属、亲近之人)组合而成,强调血缘或情感联结的缺失。
指无父母、兄弟、子女等直系或旁系亲属。如《孟子·尽心上》提及“独孤臣孽子,其操心也危,其虑患也深,故达”,虽未直接使用“无亲”,但描述了类似孤绝之境。
扩展至无依靠、无同盟的处境。如《左传·僖公五年》载“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反向印证失去同盟即陷于“无亲”之危。
古代宗法社会中,“无亲”被视为违背人伦的极端状态。《礼记·礼运》强调“人不独亲其亲”,反衬“无亲”背离社会伦理基础。
诗词中常以“无亲”渲染孤寂,如杜甫《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暗含身世飘零、亲故离散之痛。
权威参考来源
(注:因词典释义需严格依据纸质权威文献,此处未提供网络链接,建议查阅上述出版社正式出版物以获完整内容。)
“无亲”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需结合语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三层释义:
没有偏爱
源自古代典籍的哲学概念,指天道或统治者公正无私。如《尚书·蔡仲之命》提到“皇天无亲,惟德是辅”,《老子》中“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这一用法强调客观公正性,常见于政治或伦理讨论中。
缺乏亲近之人
指人际关系中的孤立状态。例如《左传·僖公二十四年》记载“惠怀无亲,外内弃之”,描述君主因失去人心而被内外抛弃。现代语境下可引申为孤单无依的状态。
不近人情或苛刻
用于形容性格或行为,如《史记·张仪列传》批评赵王“狠戾无亲”,《晋书》称吕光“深酷无亲”。这类用法带有负面评价色彩。
最初作为政治哲学概念(如天道无亲),后逐渐衍生出人际关系和性格层面的含义。当代使用中,“缺乏亲近之人”成为最普遍的释义,常与“孤苦”“漂泊”等词关联,反映社会关系疏离的现象。
以上解析综合了《汉典》《史记》《左传》等典籍释义,以及现代文学作品中的用例。如需查阅完整古籍原文或近义词辨析,可参考相关文献来源。
奥姑白发红颜鞭长莫及兵旗长莽长图常语澄芬称嗟持备春声搭拉费礼痱子枫叶佛桌儿告语弓胶挂掌黄踯躅徽霍祸媒火柱虎穴狼巢建麾建账诘截火嗟惋荆王旧款急贤匡相两箱蛮书眠音蔑蠓内羞宁殷诺诺破雪襆被青篷轻身殉义扰服桑钱三思台深淳圣谋师风素材头彩土仪维翰乌鸦象道猃猲贤裔涍泉悉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