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五經的意思、五經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五經的解釋

[the Five Classics] 五部儒家經書,即易、書、詩、禮、春秋

五代時始印五經。——宋· 沈括《夢溪筆談·活闆》

遂通五經。——《後漢書·張衡傳》

詳細解釋

(1).五部儒家經典,即《詩》《書》《易》《禮》《春秋》。其稱始于 漢武帝 建元 五年。其中《禮》, 漢 時指《儀禮》,後世指《禮記》《春秋》,後世并《左傳》而言。 漢 班固 《白6*虎通·五經》:“五經何謂?謂《易》《尚書》《詩》《禮》《春秋》也。”《新唐書·百官志三》:“《周易》《尚書》《毛詩》《左氏春秋》《禮記》為五經。”

(2).古代的五種禮制。《禮記·祭統》:“禮有五經,莫重於祭。” 鄭玄 注:“禮有五經,謂吉禮、兇禮、賓禮、軍禮、嘉禮也。”

(3).指德、義、禮、法、權輔弼國政的五項措施。《管子·五輔》:“德有六興,義有七體,禮有八經,法有五務,權有三度……故曰五經既布,然後逐姦民。” 尹知章 注:“六興、七體、八經、五務、三度,此五者可以輔弼國政也。”

(4).五髒的經脈。《素問·經脈别論》:“水精四布,五經并行。” 張隱菴 集注:“五經并行者,通灌于五藏之經脈也。”

(5).中醫以《素問》《靈樞經》《難經》《金匮要略》《甲乙經》為五經。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五經漢語 快速查詢。

專業解析

“五經”釋義

一、基本定義

“五經”指中國儒家學派五部核心經典,即《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其名始見于《漢書·武帝紀》,漢武帝時正式确立為官學典籍,是古代教育、科舉的核心内容,代表先秦儒家思想體系。《漢語大詞典》釋為:“儒家五部經典的總稱”。

二、分經詳解

  1. 《詩經》

    • 内容:收錄西周至春秋詩歌305篇,分《風》《雅》《頌》三類,涵蓋民謠、宴樂、祭祀等題材。
    • 釋義:《漢語大詞典》注:“中國最早的詩歌總集”;《毛詩序》稱其“經夫婦,成孝敬,厚人倫,美教化”,強調倫理教化功能。
  2. 《尚書》

    • 内容:記載上古帝王政令、訓诂及史事,如《堯典》《禹貢》等。
    • 釋義:《說文解字》釋“尚”為“上”,即“上古之書”;《四庫全書總目》稱其為“帝王之樞機”,是研究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文獻。
  3. 《禮記》

    • 内容:彙編先秦禮儀制度與儒家思想,含《大學》《中庸》等篇,系統闡述社會規範與道德準則。
    • 釋義:鄭玄《三禮目錄》謂“禮者,體也,履也”,強調實踐性;《漢語大詞典》釋為“儒家經典之一,主要記載禮儀制度”。
  4. 《周易》

    • 内容:以卦爻符號推演自然、人事變化,含《經》(卦爻辭)與《傳》(哲學闡釋)兩部分。
    • 釋義:《周易正義》稱“易者,變易也”,《漢語大詞典》注“古代占卜之書,後為儒家經典”,其陰陽哲學深刻影響中國思想史。
  5. 《春秋》

    • 内容:魯國編年史,記載公元前722—481年曆史事件,以“微言大義”著稱。
    • 釋義:孟子謂“孔子成《春秋》而亂臣賊子懼”(《孟子·滕文公下》);《漢書·藝文志》稱其“以道名分”,注重曆史評判的倫理導向。

三、曆史地位與文化影響

結語

“五經”不僅是儒家思想載體,更是中國古代政治、教育、哲學的制度根基。其系統性闡釋人倫秩序與自然規律,奠定了中華文明的價值框架,至今仍是理解傳統文化不可或缺的經典。


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
  2. 《四庫全書總目》(中華書局)
  3. 《漢書·藝文志》(中華書局點校本)
  4. 《毛詩正義》(北京大學出版社)
  5. 《周易譯注》(中華書局)

網絡擴展解釋

“五經”一詞在不同領域有不同含義,主要分為儒家經典和中醫學概念兩類:

一、儒家經典中的五經

五經指五部儒家核心典籍,包括:

  1. 《詩經》:中國最早的詩歌總集,收錄西周至春秋中期的詩歌305篇,分風、雅、頌三部分,内容涵蓋民間生活、政治諷喻與宗廟祭祀。
  2. 《尚書》(又稱《書經》):記載上古曆史文獻和帝王言論,包含政治、法律、軍事等史料,是研究先秦曆史的重要文獻。
  3. 《禮記》:闡述周代禮儀制度與社會規範,漢代後成為儒家禮儀思想的代表作之一。
  4. 《周易》(《易經》):以陰陽八卦為基礎,探讨自然與人事變化規律,被譽為“群經之首”,影響哲學、科學等領域。
  5. 《春秋》:魯國編年史,記載公元前722年至前481年曆史,文字簡略,後衍生出《左傳》《公羊傳》等注釋版本。

漢武帝時期确立五經為官方學術核心,與“四書”共同構成儒家經典體系,成為科舉考試的主要内容。


二、中醫學中的五經

在中醫理論中,五經指與五髒(肝、心、脾、肺、腎)對應的五條經脈:

  1. 足厥陰肝經:起于足大趾,沿下肢内側上行,屬肝絡膽,調節氣血疏洩。
  2. 手少陰心經:起于心中,沿上肢内側後緣循行,屬心絡小腸,主司神志與血脈。
  3. 足太陰脾經:起于足大趾,循下肢内側上行,屬脾絡胃,主運化水谷精微。
  4. 手太陰肺經:起于中焦,沿上肢内側前緣循行,屬肺絡大腸,主呼吸與宣發。
  5. 足少陰腎經:起于足小趾,沿下肢内側後緣上行,屬腎絡膀胱,主藏精與生長發育。

中醫通過推拿、針灸等方式刺激五經穴位,以調節髒腑功能。


補充說明

别人正在浏覽...

案脈北省補理茶鋪赤銅叱羊腸磋磥啖說登進雕采番役風訊撫鏡撫納負性革亂鶴車鴻荒鴻裝畫土分疆護短撝卑回施堅意景業汲揚決撻距捍考練寇竊刲刺連片練文伶仃孤苦耐童兒蔫食逆争骈翼前途無量清脆輕駕群威群膽煞果聖質神麗身年神聖石碌使頭水遞夫歲末天政挑敵挑轉外壕霧幄小泉諧比西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