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五經的意思、五經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五經的解釋

[the Five Classics] 五部儒家經書,即易、書、詩、禮、春秋

五代時始印五經。——宋· 沈括《夢溪筆談·活闆》

遂通五經。——《後漢書·張衡傳》

詳細解釋

(1).五部儒家經典,即《詩》《書》《易》《禮》《春秋》。其稱始于 漢武帝 建元 五年。其中《禮》, 漢 時指《儀禮》,後世指《禮記》《春秋》,後世并《左傳》而言。 漢 班固 《白6*虎通·五經》:“五經何謂?謂《易》《尚書》《詩》《禮》《春秋》也。”《新唐書·百官志三》:“《周易》《尚書》《毛詩》《左氏春秋》《禮記》為五經。”

(2).古代的五種禮制。《禮記·祭統》:“禮有五經,莫重於祭。” 鄭玄 注:“禮有五經,謂吉禮、兇禮、賓禮、軍禮、嘉禮也。”

(3).指德、義、禮、法、權輔弼國政的五項措施。《管子·五輔》:“德有六興,義有七體,禮有八經,法有五務,權有三度……故曰五經既布,然後逐姦民。” 尹知章 注:“六興、七體、八經、五務、三度,此五者可以輔弼國政也。”

(4).五髒的經脈。《素問·經脈别論》:“水精四布,五經并行。” 張隱菴 集注:“五經并行者,通灌于五藏之經脈也。”

(5).中醫以《素問》《靈樞經》《難經》《金匮要略》《甲乙經》為五經。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五經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五經”一詞在不同領域有不同含義,主要分為儒家經典和中醫學概念兩類:

一、儒家經典中的五經

五經指五部儒家核心典籍,包括:

  1. 《詩經》:中國最早的詩歌總集,收錄西周至春秋中期的詩歌305篇,分風、雅、頌三部分,内容涵蓋民間生活、政治諷喻與宗廟祭祀。
  2. 《尚書》(又稱《書經》):記載上古曆史文獻和帝王言論,包含政治、法律、軍事等史料,是研究先秦曆史的重要文獻。
  3. 《禮記》:闡述周代禮儀制度與社會規範,漢代後成為儒家禮儀思想的代表作之一。
  4. 《周易》(《易經》):以陰陽八卦為基礎,探讨自然與人事變化規律,被譽為“群經之首”,影響哲學、科學等領域。
  5. 《春秋》:魯國編年史,記載公元前722年至前481年曆史,文字簡略,後衍生出《左傳》《公羊傳》等注釋版本。

漢武帝時期确立五經為官方學術核心,與“四書”共同構成儒家經典體系,成為科舉考試的主要内容。


二、中醫學中的五經

在中醫理論中,五經指與五髒(肝、心、脾、肺、腎)對應的五條經脈:

  1. 足厥陰肝經:起于足大趾,沿下肢内側上行,屬肝絡膽,調節氣血疏洩。
  2. 手少陰心經:起于心中,沿上肢内側後緣循行,屬心絡小腸,主司神志與血脈。
  3. 足太陰脾經:起于足大趾,循下肢内側上行,屬脾絡胃,主運化水谷精微。
  4. 手太陰肺經:起于中焦,沿上肢内側前緣循行,屬肺絡大腸,主呼吸與宣發。
  5. 足少陰腎經:起于足小趾,沿下肢内側後緣上行,屬腎絡膀胱,主藏精與生長發育。

中醫通過推拿、針灸等方式刺激五經穴位,以調節髒腑功能。


補充說明

網絡擴展解釋二

五經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五經是指儒家經典的總稱,包括《詩經》、《尚書》、《禮記》、《周易》和《春秋》。這些經典是古代中國最重要的文化遺産之一,對于中華文化的形成和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拆分部首和筆畫

五經這個詞可以拆分為兩個部分:五(五點水+二橫)和經(纟+巠+一點水)。其中,五部分的部首是“二橫”,筆畫數為三;經部分的部首是“纟”,筆畫數為九。

來源

五經這個詞最早出現在《周禮·司館》中,用來稱呼古代官吏閱讀的儒家經典的方式。後來,五經逐漸成為指稱這些經典本身的通用詞彙。

繁體

五經的繁體字為「五經」。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有一定的變化。五經在古時候的寫法可能略有不同,古籍中的記載也因時代的不同而有所差異。

例句

1. 學習五經是我們了解古代文化的重要途徑。 (學習 wǔ jīng shì wǒ men liǎo jiě gǔ dài wén huà de zhòng yào tú xīng。) 2. 這些經典蘊含着豐富的哲理和智慧。 (zhè xiē jīng diǎn yùn hán zhe fēng fù de zhé lǐ hé zhì huì。)

組詞

五部、經典、三經、典籍、經書、學經。

近義詞

經典、經書、文經。

反義詞

非經、非典、非書。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