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倭奴的意思、倭奴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倭奴的解释

(1).我国史书中 日本 的古称。《后汉书·光武纪下》:“ 中元 二年春正月……东夷 倭奴国王 遣使奉献。”《新唐书·东夷传》:“ 日本 ,古 倭奴 也。”

(2).对 倭 寇、 日本 侵略者的蔑称。 明 沉德符 《野获编·日本》:“谓之妒功生事则可;其恨之者至云党 倭 奴以坏战局……冤矣。” 鲁迅 《南腔北调集·论“赴难”和“逃难”》:“我们虽然也看见过许多慷慨激昂的诗,什么用死尸堵住敌人的炮口呀,用热血胶住 倭 奴的刀枪呀,但是先生,这是‘诗’呵!”

(3). 倭 人之奴,汉奸。 清 黄遵宪 《续怀人诗》之十三:“駡我 倭 奴兼 汉 贼, 函关 难闭一丸泥。”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倭奴"一词在汉语词典及历史文献中的释义可分为三个层次:

  1. 词源释义 据《汉语大词典》解释,"倭"为古代对日本列岛的称谓,"奴"在古汉语中可作人称代词或附属国称谓。二字组合最早见于《后汉书·东夷传》记载的"倭奴国",指公元1-2世纪日本列岛部落国家向汉朝朝贡时的自称。

  2. 历史语义流变 《古代汉语词典》指出该词存在双重语义演变:在唐代以前多作中性地理指称,如《隋书》中"倭奴遣使献方物";至明代因倭寇侵扰,衍生出"倭奴寇边"等贬义用法,词义中增加武力侵犯的负面含义。

  3. 现代语义辨析 《现代汉语词典》强调该词在当代语境中的敏感性,指出其作为历史词汇可用于学术讨论,但在非专业场合可能引发歧义。辞典特别注明1972年《中日联合声明》后,该词已退出官方外交文书。

需特别说明的是,日本福冈市出土的"汉倭奴国王"金印(现藏东京国立博物馆),其"倭奴"二字仍保留古代汉字音读特征,此实物佐证了该词在汉唐时期的中性地理指代功能。

网络扩展解释

“倭奴”一词在不同历史时期和文化语境中有多重含义,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详细解释:

一、历史起源与基本含义

  1. 日本古称
    中国史书最早在《后汉书》中记载“倭奴国”,指代日本列岛南部政权。公元57年,汉光武帝赐其首领“汉倭奴国王”金印。此处的“倭”为音译,可能与日语“女人”(wonna)相关,因当时日本由女王统治。

  2. 词义演变

    • 贬义化:唐代《新唐书》提到日本因厌恶“倭”名改称“日本”。
    • 明代扩展:倭寇侵扰中国沿海后,“倭奴”成为对日本侵略者的蔑称,如沈德符《野获编》和鲁迅作品中均有使用。

二、具体用法与语境

  1. 指代对象

    • 被奴役者:如《西游记》中受倭寇压迫的百姓。
    • 侵略者:明清文献中特指倭寇及日本侵略者。
    • 汉奸:清代黄遵宪诗中将勾结日本的汉奸称为“倭奴”。
  2. 文化符号
    日本出土的“汉倭奴国王”金印(长宽2.3厘米,蛇纽篆文)印证了汉朝对日本的册封关系。

三、现代使用与注意事项

补充说明

关于“倭”字本身,除指代日本外,亦有“矮小”之意(如“倭狐猴”),但此义与“倭奴”无直接关联。

别人正在浏览...

版簿颁行别个鳖行逼汉逼霄部民长袜成龙配套赐隐打趁打天下灯虎弟共多闻强记珥笔伐善发笑奉祠風險盖建干首耕烟割配国艳豪鹰黑髭髭黄耄画堂春祸基护青季节进取心津唾畯儒君子卫举止失措溘帀老爷庙丽华麦穗面蠒迷宫民淳俗厚偏殿青艳秋皛祛治神明柔功颯擖胜人一筹省校饰车瞬间跳伞跳跃器通性五刑遐尔闻名贤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