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株的意思、宋株的详细解释
宋株的解释
据《韩非子·五蠹》载, 宋 人有耕者偶于田中得触株而死之兔,乃蠢蠢然守株待兔,兔终不可复得而徒为 宋 人笑。后以“宋株”为安时顺命、消极等待之典。 唐 杜牧 《新转南曹未叙朝散出守吴兴书此篇以自见志》诗:“ 宋 株聊自守, 鲁 酒怕旁围。”
词语分解
- 宋的解释 宋 ò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省商丘市一带。 中国朝代名:南宋。宋代。宋词。 响度单位,一宋约相当于人耳刚能听到的声音响度的一千倍,等于毫宋。 姓。 笔画数:; 部首:宀; 笔顺编号:
- 株的解释 株 ū 露出地面的树根:守株待兔。株连。株戮。 棵儿,指整个的植物体:植株。 量词,指植物:一株桃树。 笔画数:; 部首:木;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宋株"是一个源自古代寓言的固定搭配,其核心含义与成语"守株待兔"密切相关,需结合该典故理解:
一、字面释义
- 宋:指宋国,先秦时期的一个诸侯国。
- 株:指树桩,即树木被砍伐后残留在地面上的根部或短干部分。
- 宋株:字面意思即宋国(农夫所守候)的那个树桩。
二、典故出处与核心含义
"宋株"特指《韩非子·五蠹》中记载的寓言故事里的那个树桩: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韩非子·五蠹》)
- 故事讲述宋国一农夫偶然见到一只奔跑的兔子撞死在树桩上,他便放下农具守在树桩旁,期望再次得到撞死的兔子。结果兔子没再得到,他自己却被宋国人耻笑。
- 因此,"宋株"不仅仅指一个物理上的树桩,更承载了这个故事的全部寓意。它象征着:
- 侥幸心理:指望不劳而获,期待偶然事件重复发生。
- 墨守成规: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
- 脱离实际:将偶然性当作必然性,忽视客观规律和现实变化。
三、现代引申义与用法
在现代汉语中,"宋株"本身极少单独使用,其意义完全融入成语"守株待兔"之中。理解"宋株"的关键在于把握其作为典故核心元素的象征意义:
- 象征僵化与惰性:"宋株"代表了那种不愿进取、固守旧有模式或等待天上掉馅饼的消极态度。
- 警示作用:它提醒人们不要像那个宋国农夫一样,把一次偶然的成功或机遇当作可以永远依赖的途径,而应积极主动,适应变化。
权威参考来源:
- 《汉语大词典》(罗竹风主编):对"守株待兔"及"株"(特指宋株)的典故出处和寓意有详细解释,是汉语词汇研究的权威工具书。
- 《韩非子·五蠹》(战国·韩非):该寓言的原始出处,是理解"宋株"含义的根本依据。
-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收录"守株待兔"词条,并阐明其源自《韩非子》,解释其比喻意义。
- 《成语大词典》(多种版本):均将"守株待兔"列为条目,详细解析其故事背景(即"宋株"的故事)和引申义。
网络扩展解释
“宋株”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与典故“守株待兔”密切相关,具体解释如下:
1.出处与典故
“宋株”源自《韩非子·五蠹》中的故事:宋国一位农夫偶然遇到一只撞树桩而死的兔子,便放弃耕作,终日守在树桩旁等待再次捡到兔子,最终一无所获,徒留笑柄。这一典故被用来比喻消极等待、不思进取的行为。
2.词义解析
- 字面义:“宋”指宋国(周代诸侯国),“株”为树桩。
- 引申义:以“宋株”代指固守旧有经验或被动等待机遇的态度,含贬义,强调安于现状、缺乏主动性的消极心态。
3.用法与例证
“宋株”多用于文学或评论中,如唐代杜牧诗句:“宋株聊自守,鲁酒怕旁围”(《新转南曹未叙朝散出守吴兴书此篇以自见志》),借以表达对消极处世态度的自嘲或批判。
4.现代意义
现代语境中,“宋株”可引申为对机械重复、拒绝创新的讽刺,警示人们需主动适应变化,而非依赖偶然或过往经验。
该词以寓言故事为内核,生动反映了传统文化中对消极被动行为的批判,具有鲜明的警示意义。
别人正在浏览...
柏下人剥损备知辩解拨气痴浊杵头篡伪粗恶寸指测渊大议颠痴电线俄语乏窘方流粉饵丰屋生灾浮用干瞪眼感帝酣遨合嘴鸿篇巨着蠖屈不伸娇韵节文竞秀畸尚绩绪琅珰龙元苗而不秀邈若河山蜜父密蒙末作鸟吏鳖官秾粹盘壠签差樵薪清森阙掖岨崄仁义之师上选诗经石磐说到点子上桃花星天宝君体度通识涂人万流嗢石兰五车物腐虫生险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