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式叙”。按次第;顺序。《诗·周颂·时迈》:“明昭有 周 ,式序在位。” 郑玄 笺:“用次第处位。”《后汉书·朱穆传》:“议郎、大夫之位,本以式序儒术高行之士,今多非其人。” 晋 袁宏 《后汉纪·桓帝纪》:“横见式叙,各授封爵,天下惆悵,人神共愤。” 唐 杨炯 《<王勃集>序》:“仰贯一以知归,希体二而攷远,为言式序,大义昭然。”
“式序”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及用法可综合以下信息进行解析:
“式序”指按次第、顺序排列或处理事物,强调遵循一定的等级或规律。该词也写作“式叙”。
现代语境中,“式序”一词使用较少,但在特定领域(如软件序列、密码加密)可能引申为“按固定规则排列”。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代官职制度或《诗经》中的礼制背景,可参考相关历史文献。
《式序》是一个源自于古代经书《大学》中的词语,意为“仪式和规矩的序文”。它主要指一种为仪式或典礼准备的开篇文辞,用来说明仪式的目的、意义以及所遵循的规则和步骤。
《式序》由两个部首组成,其中“式”字的部首是“弋”,“序”字的部首是“广”。根据《康熙字典》统计,它们的总笔画数分别为“5”和“6”。
《大学》是中国古代经书《四书五经》中的一部分,作者是孔子的弟子之一曾参。《式序》是《大学》的开篇,用以概述其中关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原则和方法。在繁体字中,可以用「式序」的形式来表达。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中,字形和现代有些不同。例如,“式”字在古代写作“式”,“序”字则写作“旣”。这些变化多与历史演变、书写书法的影响有关。
例句:经过精心的筹备,仪式在庄重的《式序》下开始了。
组词:仪式、规矩、序言、开篇、原则。
近义词:开场、启事、序文。
反义词:结尾、收场。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