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执斧砍伐斧柄。喻可就近取法。语出《诗·豳风·伐柯》:“伐柯伐柯,其则不远。”《中庸》引此文, 朱熹 集注:“柯,斧柄。则,法也……言人执柯伐木以为柯者,彼柯长短之法,在此柯耳。” 晋 陆机 《文赋》:“至於操斧伐柯,虽取则不远,若夫随手之变,良难以辞逮。”
“操斧伐柯”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要点综合解释:
该成语字面意为“执斧砍伐斧柄”,比喻就近取法或借鉴已有的经验法则。核心思想是通过身边现成的事物作为参照,遵循既定的规则或方法。
原始出处
源自《诗经·豳风·伐柯》:“伐柯伐柯,其则不远。”,意为砍伐树枝做斧柄时,所需的规格标准(“则”)就在手中的斧柄上,无需远求。
经典引用
《中庸》引用了此句,朱熹在注释中进一步阐释:“柯,斧柄。则,法也……言人执柯伐木以为柯者,彼柯长短之法,在此柯耳。”,强调法则的直观性和可参照性。
应用场景
多用于文学或论述中,表示以现有事物为准则进行模仿或改进。例如晋代陆机《文赋》中的用例:“操斧伐柯,虽取则不远,若夫随手之变,良难以辞逮。”,说明即使法则近在眼前,灵活运用仍需技巧。
现代引申
可扩展至学习方法、工作创新等领域,强调从既有经验中提炼规律。
部分资料(如)提到该成语有“批评他人缺点”的含义,但此解释未见于高权威性文献,可能为引申或误读,建议以主流释义为准。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古代汉语词典》。
《操斧伐柯》是一个成语,含义是用斧子砍掉柯木的枝干。该成语比喻战胜强敌或消除祸根。
拆分部首和笔画:操(手)+斤(刀)+ 伐(伐木)+木(树木)。
来源:这个成语源自中国古代的历史故事。相传,楚国国君文武王在位时,有一个名叫柯的官员,背弃国家利益,纵容奸臣,任其横行。刘邦带领受压迫的百姓们,以操斧伐柯来比喻消除国家的祸根,最终推翻了柯的统治。
繁体:操斧伐柯(操斧伐柯)
古时候汉字写法:操斧伐柯(操斧伐柯)
例句:作为领导者,我们要坚定决心操斧伐柯,消除************的现象,用清廉的形象赢得民众的支持。
组词:操劳、斧钺、伐木、柯操。
近义词:斩除、铲除。
反义词:护持、庇护。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