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识面的意思、识面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识面的解释

(1).相见。 唐 韩愈 《答张彻》诗:“首敍始识面,次言后分形。” 宋 陆游 《赠应秀才》诗:“辱君雪里来叩门,自説辛勤求识面。” 清 薛福成 《庸盦笔记·轶闻·河工奢侈之风》:“有为宾主数年,迄未识面者。”

(2).见过面;熟识。 唐 韩愈 《顺宗实录四》:“ 贄 居 忠州 十餘年,常闭门不出入,人无识面者。”《东周列国志》第七十回:“看着路傍,专望一识面之人经过此地,便是救星。” 茅盾 《虹》五:“从未有过一个仅仅识面的男子对她这样地关切,这样地热心,并且这样地努力想博她的欢心。”

(3).犹世面。《儒林外史》第二七回:“呸!你这死不见识面的货。”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识面”是一个汉语词汇,具有多重含义,具体解释需结合语境。以下是其常见释义及用法:

一、基本含义

  1. 相见
    指初次见面或相互见面。例如唐代韩愈《答张彻》诗:“首敍始识面,次言后分形。”
    例句:古代文人常通过书信往来,多年后才正式识面。

  2. 见过面或熟识
    表示对某人有一定程度的了解或熟悉。如《东周列国志》提到“专望一识面之人经过此地”,茅盾《虹》中描述“仅仅识面的男子”。

  3. 犹世面
    指社会阅历或见识,如“增长识面”可理解为开阔眼界。

二、用法与辨析

三、注意

部分资料(如)将其误作成语,解释为“通过面相推测内心”,但权威典籍(汉典等)未收录此义项,建议以“相见、熟识、世面”三义为主。

如需进一步分析具体例句,可提供上下文以辅助判断。

网络扩展解释二

1. 识面的意思

识面(shí miàn)是一个汉语词语,意为认识一个人的外貌特征或面容。它可以用来形容对一个人的相貌或外观有所了解。

2. 拆分部首和笔画

识面的部首是言(yán),笔画数为7。

3. 来源

识面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古代社会中,人们没有照片或者摄影技术,所以要通过亲眼见到的面貌来识别一个人。因此,识面一词就逐渐形成了。

4. 繁体

识面的繁体字为識面。

5.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中,识面的写法可能有所不同。然而,现代汉字的规范化使得识面的字形保持相对稳定,不再有古代的多种写法。

6. 例句

以下是识面在句子中的一些例子:

他能凭借细腻的感观识面,几乎不需要更多的时间就能判断一个人的性格特点。

在这个陌生的城市里,她没有任何熟人,只能靠识面找到帮助。

7. 组词

识面可以与其他词语组合形成新的词组:

识面不识柄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8. 近义词

与识面意思相近的词语有:辨认、辨别、识别。

9. 反义词

与识面意思相反的词语有:不识一丁点。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