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外求的意思、外求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外求的解释

求之于外。《穀梁传·庄公二十八年》:“古者税什一,丰年补败,不外求而上下皆足也。”《韩诗外传》卷一:“安命养性者,不待委积而富,名号传乎世者,不待势位而显,德义畅乎中而无外求也。” 南朝 梁 沉约 《伤王谌》诗:“长史体閒任,坦荡无外求。持身非诡遇,应物有虚舟。” 唐 宋之问 《送许州宋司马赴任》诗:“河润在明德,人康非外求。当闻力为政,遥慰我心愁。” 宋 陆游 《秋夜纪怀》诗:“垂世诗书在,儿童勿外求。”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外求在汉语词典中的核心释义指向自身之外寻求帮助或资源,强调依赖外部力量而非内在能力。该词由“外”(外部)与“求”(寻求)构成,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释义

  1. 字面含义

    指通过外部途径获取所需,如物质支持、他人认可或环境条件。例如:“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此处“求诸人”即外求行为。

  2. 哲学引申

    在佛道思想中,“外求”常含贬义,与“内观”“自修”相对,暗指忽视本心、执着外物。如《坛经》云:“迷时师度,悟了自度”,批判盲目外求。

二、文化语境中的延伸

三、权威来源参考

本文释义综合商务印书馆《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求”字条目引申,并援引儒家经典语境。

来源:

《现代汉语词典》官网释义(www.mandarin.org.cn

《论语·卫灵公》《六祖坛经》哲学语境佐证

四、同义词辨析


注:现代语境中,“外求”渐趋中性,如“外求合作”体现资源整合的积极性,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情感色彩。

网络扩展解释

“外求”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释义


二、哲学与心理学视角

  1. 外求的本质
    将自身需求寄托于外部客体,如依赖他人评价、物质条件或宗教力量(如算命、风水等),以缓解焦虑或获得安全感。

  2. 与外求相对的“内求”

    • 内求:关注自我成长与内在力量,通过反思和行动实现目标,是心理成熟的标志。
    • 外求:表现为向他人索求情感或控制欲,可能伴随埋怨、焦虑等情绪,类似“心智未成熟”状态。

三、古籍与例句


四、总结

“外求”既是一种行为模式(向外索取),也是一种心理状态(依赖外部)。尽管短期可能带来便利,但过度外求易导致被动与焦虑。与之平衡的“内求”则被视为更稳定的成长路径。

别人正在浏览...

伴换半失业抱膝吟碧涟不切实际晨参暮礼吃不克化雠忿慈息代书黨部颠干倒坤斗饮犊木子多余的人風幕鲑蠪谷仙和从和随胡威绢剑外晶印金字塔报急痛攻心缉缀开国狂涛骇浪夸异李代桃僵灵殖黎庶涂炭露富轮车箩担落着驴鼠买笑迎欢嫚言灭绝人性墨池耐水难度炮石飘零书剑庆隆擎露秋霭骚垒山寇生处声势烜赫疏财尚气束阁松萝踏访摊售涂听文书爻吴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