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外求的意思、外求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外求的解釋

求之于外。《穀梁傳·莊公二十八年》:“古者稅什一,豐年補敗,不外求而上下皆足也。”《韓詩外傳》卷一:“安命養性者,不待委積而富,名號傳乎世者,不待勢位而顯,德義暢乎中而無外求也。” 南朝 梁 沉約 《傷王谌》詩:“長史體閒任,坦蕩無外求。持身非詭遇,應物有虛舟。” 唐 宋之問 《送許州宋司馬赴任》詩:“河潤在明德,人康非外求。當聞力為政,遙慰我心愁。” 宋 陸遊 《秋夜紀懷》詩:“垂世詩書在,兒童勿外求。”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外求”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釋義


二、哲學與心理學視角

  1. 外求的本質
    将自身需求寄托于外部客體,如依賴他人評價、物質條件或宗教力量(如算命、風水等),以緩解焦慮或獲得安全感。

  2. 與外求相對的“内求”

    • 内求:關注自我成長與内在力量,通過反思和行動實現目标,是心理成熟的标志。
    • 外求:表現為向他人索求情感或控制欲,可能伴隨埋怨、焦慮等情緒,類似“心智未成熟”狀态。

三、古籍與例句


四、總結

“外求”既是一種行為模式(向外索取),也是一種心理狀态(依賴外部)。盡管短期可能帶來便利,但過度外求易導緻被動與焦慮。與之平衡的“内求”則被視為更穩定的成長路徑。

網絡擴展解釋二

外求的意思

外求是一個動詞,意為向外尋求、索取。它可以指向他人尋求幫助、支持或者指望外部條件來滿足自己的需求。

拆分部首和筆畫

外求的部首是目(mù),總筆畫數是8畫。

來源

外求這個詞的來源并不具備确切的脈絡,但目部表示眼睛、視力,求字表示尋找、追求。結合在一起,表達了人們通過視野小而有限、尋找更廣闊的外部資源和條件來滿足自己的需求。

繁體

外求的繁體寫法為「外求」。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是經曆了演變的,因此外求的古時候寫法可能會與現代有所不同。然而,沒有确鑿的資料來展示具體的古代寫法,我們隻能從現代漢字字形推斷猜測。

例句

1. 他外求了一些資金來啟動自己的事業。

2. 家庭困難時,我們常常外求親友的幫助。

組詞

除了外求這個詞本身,還可以組成諸如外求自助(向外尋求自助)、外求支援(向外尋求支援)、外求建議(向外尋求建議)等詞語。

近義詞

外求的近義詞包括:求助、尋求、索取。

反義詞

外求的反義詞包括:自給、内求、自我。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