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春游时携带的食品。 元 郑廷玉 《金凤钗》第三折:“相公要郊外踏青赏玩,我春盛都准备了。”
(2).指出游时用以盛放食品的一种器皿。 明 沉榜 《宛署杂记·经费下》:“计赁银盘盏十六副……春盛十六架。”
“春盛”是一个具有双重含义的词语,具体解释如下:
春游时携带的食品
指古代人们在春季踏青、郊游时准备的饮食,常见于诗词和戏曲中。例如元代郑廷玉《金凤钗》中提到:“相公要郊外踏青赏玩,我春盛都准备了”。
盛放食品的竹编器皿
特指一种分层的带盖竹编礼篮,通常成对使用,用于出游时存放食物。据记载,广东丰顺县光明村是唯一制作这种器皿的地方,已有300多年历史,其特点是透气、防潮、环保。
“春盛”的核心含义与春游习俗相关,既指食物也指容器,兼具实用与文化价值。如需更完整的古籍例句或工艺细节,可参考汉典、查字典等来源。
春盛,是一个由“春”和“盛”两个汉字组成的词语,表示春天兴盛和繁荣的意思。
“春”字的拆分部首为“日”,它是一个形声字,由“日”和“春”两个部分组成,总共有九画。即:“一”横、两个“丨”竖、两个“丿”撇、三个“ノ”钩。
“盛”字的拆分部首为“皿”,也是一个形声字,由“皿”和“成”两个部分组成,总共有十二画。即:“一”横、两个“丨”竖、两个“丿”撇、一个“乛”点、两个“一”横、两个“口”钩、一个“丶”点。
“春盛”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形容春天的生机勃勃和繁盛兴旺。在繁体字中,“春”字和“盛”字的形状与简体字基本相同,只是书写方式稍有区别。
根据古代的汉字演变规律,可以了解春盛在古时候的汉字写法。在古代,春的写法类似于“春”的左边竖笔延长,并带有一点下划线,整体形状更加简洁;而“盛”的写法相对繁复,其中的“皿”部分更加扁平,没有繁体字中的竖立部分。
1. 春盛之时,百花争艳,万象更新。
2. 五谷丰登,春盛之际,百姓的生活充满了希望和喜悦。
组词:春季、繁盛、兴旺
近义词:春意盎然、春色满园、春风得意
反义词:春寒、春雨连绵、春花凋谢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