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石斧的意思、石斧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石斧的解释

石制之斧。 唐 冯贽 《云仙杂记》卷一:“ 玄针子 得石斧,铭曰:‘天雷斧,速文步,敲石柱。’”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一编第二章第三节:“当时(母系氏族社会时期)已知道用石斧、石锛、石凿以及烤烧的办法加工木料,制成各种器具。”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石斧是由石器时代人类使用的一种工具,以天然石材经打制或磨制加工而成,主要功能包括砍伐、劈裂、加工木材及狩猎防卫。根据考古学与语言学综合研究,其形制特征和功能演变可划分为以下层次:

  1. 基本形制与功能

    标准石斧由斧身(刃部至顶端的梯形主体)和柄部安装结构组成。刃部多呈弧形或平直状,早期打制石斧保留砾石自然面,晚期磨制石斧出现对称双面刃。考古出土的江苏溧阳神墩遗址石斧标本显示,其平均长度在12-18厘米,重量介于0.8-1.5公斤,符合人体工程学挥动需求。

  2. 文化符号属性

    在甲骨文与金文中,“斧”字象形结构与实物石斧的装柄方式高度吻合,印证其作为权力象征物的礼器功能。良渚文化墓葬中发现的玉质石斧(钺),表面雕刻神人兽面纹,证明其从实用器发展为宗教祭祀载体。

  3. 材质工艺演进

    旧石器时代以石英岩、燧石直接打制为主,新石器时代出现玄武岩、闪长岩等更坚硬石材的磨制技术。湖北屈家岭遗址出土的石斧群显示,晚期器物钻孔技术普及率超过73%,标志着手工业的专业化分工。

  4. 语言学佐证

    《说文解字》释“斧”为“斫也”,清代段玉裁注疏强调“凡斫物者皆曰斧”,与考古发现的砍砸器使用痕迹相互印证。《诗经·豳风》中“既破我斧”的记载,佐证青铜时代石斧仍在民间持续使用。

网络扩展解释

石斧是远古时期人类使用的重要工具,其定义、功能和文化意义可综合以下信息解释:

一、基本定义

石斧是以石头为原料制成的砍伐工具,通常呈梯形或近似长方形,斧体厚重,双面刃,通过打制或磨制工艺加工而成。新石器时代(约公元前10000年-前3000年)开始普遍使用,兼具实用与象征功能。

二、历史演变

  1. 旧石器时代:早期石斧通过简单打制工艺制作,边缘敲击出刃口,用于砍伐树木、挖掘根茎。
  2. 新石器时代:工艺升级为磨制技术,表面更光滑,形状更规整。此时还出现玉制斧,从实用工具演变为权力象征。

三、功能与用途

四、考古与文化意义

石斧是研究史前社会的重要实物证据,例如:

(完整信息可参考、2、5、7、8、11等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百花齐放刨光弁琼不当家不旋跬不住气残虹弛高骛远丑祸达努节低低贰功耳檐儿風移俗變辅益购私函方悍辟纥纥环转瓠芦江介假途灭虢井牀絶类离群刻琢駃河练熟里里外外旅枕迷夺命门墨囊脑府纽捏排雾蒲墩儿栖庇七返丹青要女羣公驱迮三金三农韶光身下食品寿发嗣芳素定抟抟骫丽委蜕偎拥文吏下财礼相值仙雀小曲邪门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