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谓有真实才能的人。《三国志·魏志·傅嘏传》:“方今九州之民,爰及京城,未有六乡之举,其选才之职,专任吏部。案品状则实才未必当,任薄伐则德行未为叙,如此则殿最之课,未尽人才。” 宋 叶绍翁 《四朝闻见录·科举为党议发策》:“今日欲得实才,必当出於博洽者,其止於诵习而已乎?抑为经史学乎?”
(2).真实的才能。《新唐书·选举志上》:“ 永隆 二年,考功员外郎 刘思立 建言,明经多抄义条,进士唯诵旧策,皆亡实才,而有司以人数充第。”
“实才”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包含以下两层含义:
指有真实才能的人
强调个体具备实际能力而非虚名。例如《三国志·魏志·傅嘏传》中提到选才时“实才未必当”,即批评选拔机制未能真正选出有才能的人。
指真实的才能
侧重能力本身的实在性。如《新唐书·选举志》批评科举考试中“明经多抄义条,进士唯诵旧策,皆亡实才”,指出应试者缺乏实际才能。
如需进一步了解历史典籍中的具体例证(如《三国志》《新唐书》原文),可参考相关古籍或权威词典。
实才(shí cái)这个词通常指的是一个人真正的才能或实际能力。它描述的是一个人所具备的实际的、真实的才华和能力,与表面上的虚有其表不同。
“实才”这个词可以通过拆分部首和笔画来解读。其中,“实”字的部首是“口”,它有10画;而“才”字的部首是“手”,它有3画。
“实才”这个词的来源比较普遍,它是由“实”和“才”两个字合成而成的。在繁体字中,“实”和“才”的写法和简体字一样。
在古时候,中国汉字的写法与现代有所不同。然而,“实才”这个词在古代没有特别的写法变化,所以古代和现代的写法是类似的。
1. 他在音乐方面有着实才,不仅弹奏得很好,还能创作出美妙的乐曲。
2. 她以其实才获得了国际艺术比赛的冠军。
实力、实在、实际、才能、才华等。
近义词:真才、实力、才干。
反义词:虚有其表、庸才。
阿各绰饱掠崩坼拨弃才绪草剏操履乘黄宸网棰革从者羝触藩硐産钝角堕怠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二兽伐性之斧风恙妇姑勃谿更夜公葬顾后瞻前圭顿江槛贱士唶惋金巵谲辞儁功揽储羸蹇镭射气纍绁密处陌上人木鱼符烹龙煮凤品録墙铺前堂取次取装染削扰杂人工免疫山海山农时宗檀鸡天虾拖拉机晚磬微分遐坰黠吏湘神香燕相沿成俗颉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