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聲色俱厲的意思、聲色俱厲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聲色俱厲的解釋

[severe in voice and countenance;fulminate] 說話時聲音和臉部表情都很嚴厲

詳細解釋

說話的聲音和臉色都很嚴厲。《晉書·明帝紀》:“﹝ 王敦 ﹞大會百官而問 溫嶠 曰:‘皇太子以何德稱?’聲色俱厲,必欲使有言。”《新五代史·唐臣傳·任圜》:“遂與 重誨 辨於帝前, 圜 聲色俱厲。”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三:“﹝ 陶文毅公 ﹞開藩 皖 中,循例覲聖,論某官溺職狀,至於聲色俱厲,鬚髯翕張。” 茅盾 《子夜》七:“這兩句話又是聲色俱厲,所有攢集在辦公室門外的職員們全部吓壞了。”亦作“ 聲色并厲 ”。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方正》:“ 敦 聲色并厲,欲以威力使從己。”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聲色俱厲”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出處與典故


用法與結構


近義詞與反義詞


成語寓意

該成語提醒人們,在沖突中過度激烈的态度可能激化矛盾,保持冷靜溝通更有利于解決問題。


例句參考

  1. 老師一反平日的溫和,聲色俱厲地要求我們團結。
  2. 警察喝令歹徒放下武器時聲色俱厲。

如需更多例句或擴展知識,可參考《晉書》原文或權威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聲色俱厲

《聲色俱厲》這個詞由四個漢字組成,意為聲音和表情非常激烈或者激動。以下是有關這個詞的詳細解析:

拆分部首和筆畫

《聲色俱厲》這個詞的拆分部首和筆畫分别是:

來源

《聲色俱厲》這個詞的出處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散文家劉義慶的《世說新語》,該書是中國古代散文中為數不多的一部流傳至今的散文作品集。

繁體

《聲色俱厲》這個詞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聲色俱厲」。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聲色俱厲」這個詞的漢字寫法可能會有一些變化,但基本意思和表達方式并無大的區别。

例句

以下是一些使用《聲色俱厲》這個詞的例句:

  1. 演員在舞台上的表演聲色俱厲,引起了觀衆的強烈共鳴。
  2. 他的演講聲色俱厲,讓聽衆們深受觸動。
  3. 在激動的辯論中,雙方的聲音和表情都變得聲色俱厲。

組詞

與《聲色俱厲》意思相近或相關的詞語有:激烈、激動、慷慨激昂。

近義詞

與《聲色俱厲》意思相近的詞語有:激烈、激動、強烈。

反義詞

與《聲色俱厲》意思相反的詞語有:平靜、冷靜、溫和。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