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一儆百的意思、杀一儆百的详细解释
杀一儆百的解释
[execute one as a warning to a hundred] 儆:警戒。杀一个人而使许多人引以为戒。亦作“杀一警百”
详细解释
亦作“ 杀一警百 ”。杀一个人以儆戒许多人。 清 龚自珍 《送钦差大臣侯官林公序》:“送难者皆天下黠猾游説而貌为老成迂拙者也。 粤省 僚吏中有之,幕客中有之,游客中有之,商估中有之,恐绅士中未必无之,宜杀一儆百。”送,一本作“ 逆 ”。 郭沫若 《孔雀胆》第三幕:“斩草除根,杀一警百,这正是根本的办法。”亦泛指惩罚一人以儆戒众人。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十:“ 梅佐贤 向 徐义德 建议开除几个罢工的为首分子,杀一儆百,不然以后日子会更不太平啦。”
词语分解
- 杀的解释 杀 (殺) ā 使人或动物失去生命:杀生。杀敌。杀鸡取卵。杀一儆百。 战斗,搏斗:杀出重围。 消减:杀风景。 药物等刺激身体感觉疼痛:肥皂水杀了眼睛。 收束:杀价。杀尾。 勒紧,扣紧:杀车。 用在动词
- 百的解释 百 ǎ 数名,十个十(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佰”代):百步穿杨。百儿八十。百分比。 喻很多:百草。百货。百姓(人民)。百般。百炼成钢。百无聊赖。百废俱兴(塶 )。 笔画数:; 部首:白;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杀一儆百”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以下信息进行解析:
1.词义与出处
- 含义:指通过处死或惩罚一个人来警示众人,达到警戒多数人的目的。其中“儆”意为警告。
- 出处:最早出自《汉书·尹翁归传》:“其有所取也,以一警百,吏民皆服,恐惧改行自新。”。
2.用法与例句
- 语法:连动式结构,通常作谓语、宾语,含褒义(但实际使用中需结合语境)。
- 例句:如姚雪垠《李自成》中“如果遇到抗拒,就杀一儆百”;后汉郭威为整肃军纪,斩杀违令饮酒的亲信李审,即为此成语的典型用例。
3.近义词与反义词
- 近义词:杀鸡儆猴、惩一儆百、以儆效尤(均强调通过惩罚少数人警示多数)。
- 反义词:赏一劝百(通过奖赏激励他人)、宽大为怀(强调宽容而非惩戒)。
4.相关故事
- 姜太公为震慑齐国贤人狂矞、华士,杀二人以警示其他不愿效力者;后汉郭威斩李审以严明军纪,均体现了该成语的实际应用场景。
5.使用场景
- 多用于法律、军事或管理领域,强调通过严厉手段维护规则。需注意语境,避免滥用暴力或过度惩戒。
以上内容综合了权威词典、历史典故及文学用例,如需进一步扩展可参考《汉书》原文或成语词典。
网络扩展解释二
《杀一儆百》的意思
《杀一儆百》是一句成语,意为杀一个来警戒其他人,以儆效尤。它形容为了惩罚一个人的错误行为,以警戒其他人不要犯同样的错误。
《杀一儆百》的拆分部首和笔画
《杀一儆百》这个成语共有7个汉字:
- 杀:木字旁(bùshǒu) + 4笔画
- 一:一字头(yīzìtóu)+ 1笔画
- 儆:人字旁(rénzìpáng)+ 9笔画
- 百:白字头(báizìtóu)+ 6笔画
《杀一儆百》的来源
《杀一儆百》一词最早见于《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那时,主父偃从平津侯刘肥学诗,师父让他背诵《诗经》中的《鹿鸣》篇。主父偃不愿意背诵,师父一怒之下杀了一只鹿来儆效其他学生的勤奋与尊敬。于是,这个成语便诞生了。
《杀一儆百》的繁体字
《杀一儆百》在繁体字中的写法为「殺一儆百」。
古时候《杀一儆百》的汉字写法
在古代,杀一儆百的汉字可以写为「殺一懲百」。
《杀一儆百》的例句
他们杀一人,儆百人,以警告其他涉案人员不要重犯。
《杀一儆百》的组词
杀鸡儆猴、杀鸡给猴看、杀一警百。
《杀一儆百》的近义词
以一儆百、以儆效尤。
《杀一儆百》的反义词
姑息养奸、纵容放任。
别人正在浏览...
薄技在身不获命参弹嘈嚷踌论玳宴躭心东道之谊独脚仙奉劝佛堂呋喃西林稿壤宫户古突突骇人视听和婉回禀娇鸾雏凤裌裙津门金枝玉叶鸠勒琅琅上口兰烟擂搥列趄龙门吊车脔割露酎訬婧木堤盘溢泡妞朋帮乾酪缺壶歌攘攘劳劳叡质乳糜晕桑杨三好臊秽稍子势如破竹死淋浸素材岁华孙曹泰孃霆船通照屠沽褪后趋前枉法威略萎琐枭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