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山踯躅的意思、山踯躅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山踯躅的解释

杜鹃花的别称。 唐 韩偓 《见花》诗:“血染 蜀 罗山躑躅,肉红宫锦海棠梨。”参阅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六·山踯躅》。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山踯躅是汉语中对杜鹃属植物的古称,特指野生杜鹃科灌木,常见于我国南方山地。该词源自古籍记载,《汉语大词典》将其解释为"杜鹃花的别称",其命名源于植株在山坡缓行生长的形态特征。

从构词法分析:"踯躅"本意为徘徊不前,《说文解字》释作"足躅也",引申为植物丛生之态。该名称准确描绘了此类植物成片生长于山麓缓坡的生态特性,与《本草纲目》中"羊踯躅"条目记载的"其花黄,羊食之则死"形成物种区分。

植物学特征表现为:常绿或落叶灌木,株高0.5-2米,叶革质椭圆状卵形,春季开花,花冠钟状,色彩以红、粉、白为主。据《中国植物志》记载,其多生于海拔500-1500米的酸性土壤环境,与菌根共生形成特殊生态。

文化意象方面,山踯躅在古诗文中常作春日山野的典型意象。白居易《山石榴寄元九》诗云:"山踯躅,一名山石榴,又一名映山红",佐证其作为文学意象的历史传承。现代植物分类学将其归入杜鹃花属(Rhododendron),包含多个原生品种。

该物种在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价值,其根系能有效固持土壤,花朵为传粉昆虫提供蜜源。《浙江植物志》记载其花期3-5月,果期9-10月,种子借风力传播的繁殖特性,体现植物对山地环境的特殊适应机制。

网络扩展解释

“山踯躅”是一个汉语词汇,具有以下多层含义和用法:

一、基本解释

1. 植物别称
“山踯躅”是杜鹃花的别称,尤其指黄色野生杜鹃品种。在植物学中,杜鹃花又称映山红、山石榴等,属于杜鹃花科灌木,常见于山野,春夏季开花,花色多样(红、粉、白、黄等)。据记载,其名可能源于羊误食后中毒徘徊而死的典故(《本草纲目》提及“羊食其叶,踯躅而死”),故得名“踯躅”。

2. 字形与读音


二、延伸含义与用法

1. 文学意象
在古诗词中,“山踯躅”常被用作自然景物描写。例如:

2. 比喻意义
在成语中,“山踯躅”可比喻人犹豫不决的状态(如提到“高山”象征内心的迟疑,“踯躅”表示行动停滞),但此用法较罕见,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


三、相关词汇


四、注意事项

如需了解更详细的植物特征或诗词引用,可查阅《本草纲目》或唐代诗词集。

别人正在浏览...

安富白落邦邑倍德鉢昙摩罗伽大宝逞妖程仪翅翮传衍脣齿春赋慈光断伐風馬牛干耗孤窭估摸国奉还敬红剥银濩索虎穴龙潭见鞍思马娇鸾雏凤桀儁经算金驾僦邸积虚绝伦剧饮连序蠡谷另眼看戏鸾山谩辞哗说棉子油靡密明姝迷嬉摩登恼悻悻槃根错节盘基疲驽声训什么人深婉遂事随兕同厠万方王车网络经济危忧为止文诌诌乌亮五纑遐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