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犹逃命。《魏书·广阳王深传》:“获罪有司,避命山泽。”
“避命”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两层核心含义,需结合历史文献和语言演变综合解读:
逃命
源自《魏书·广阳王深传》的记载:“获罪有司,避命山泽。”此处“避命”指因罪责而逃至山林躲避追捕,强调求生行为。该用法在多个古籍中反复出现,如《后汉书》提及段干木“逾墙而避文侯之命”,进一步佐证此义的历史性。
拒绝征召或皇命
特指古代隐士回避朝廷征召,如《后汉书·乔玄传》中的典故,体现士人对仕途的疏离态度。此义项常与“待命”呼应,暗含既不违抗皇权又保持独立的选择。
建议阅读《魏书》《后汉书》相关篇章(可查阅、5的原始引文)以深入理解历史背景。对于文学创作中的引申用法,需结合具体语境分析。
《避命》是一个动词词组,由“避”和“命”两个汉字组成。以下是其拆分部首和笔画:
避:部首⻊(辶),总笔画11;命:部首⾛(行),总笔画8。
这个词来源于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哲学。其中,“避”指的是躲避、回避,避开可能发生的危险或不幸的事情;而“命”表示命运、生命。因此,“避命”是指通过避免或逃避,保护自己的生命或避免不幸。
《避命》在繁体字中的写法是「避命」。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避命」并没有太多不同的写法,因为它的含义较为明确。在古籍和文物中,我们可以看到「避命」以相似的形态出现。
以下是一个例句,展示如何使用「避命」:
在战场上,士兵们要时刻注意避开敌人的攻击,他们不惜一切代价避命。
以下是一些与「避命」相关的组词:
避难、避免、避险、避世、命悬一线。
「避命」的近义词有避难、躲避、回避。
「避命」的反义词是冒险。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