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衣服的前襟。《礼记·问丧》:“亲始死,鸡斯徒跣,扱上衽,交手哭。” 孔颖达 疏:“上衽谓深衣前衽。” 汉 刘向 《说苑·复恩》:“ 鲍叔 死, 管仲 举上衽而哭之,泣下如雨。”
“上衽”是古代汉语中描述服饰的词汇,具体含义和用法如下:
基本含义
“上衽”指衣服的前襟,即上衣胸前的部分。这一解释在《礼记·问丧》和《说苑·复恩》等古籍中均有记载,如《礼记》提到“扱上衽”(整理前襟)的动作,孔颖达进一步注解为“深衣前衽”(深衣是古代的一种服饰)。
古籍例证
字义分解
综合释义
“上衽”多用于礼仪或情感表达场景,如丧礼整理衣襟以示哀悼,或通过拉扯衣襟的动作传递情绪,体现了古代服饰与礼制的紧密关联。
《上衽》是指男子的衣襟扣在右边,表示这个人处于尊贵地位。
《上衽》的拆分部首是“衤”和“卩”,笔画是6画。
《上衽》这个词源自于古代中国的礼仪,根据仪仗仪式规定,只有身份特殊、尊贵的人才能够将衣襟扣在右边,而一般人则将衣襟扣在左边。因此,《上衽》成为了表示尊贵地位的象征。
《上衽》的繁体字为「上衽」。
古时候《上衽》的汉字写法与现代基本相同。
他衣襟上衽,整齐地站在那里,显得格外威严。
上装、衽扣、衽带、下装、襟带
尊贵、高贵、贵族、显贵
平凡、普通、低贱、卑微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