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荆凡的意思、荆凡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荆凡的解释

西周 时代的 荆国 ( 楚国 )和 凡国 。 荆国 初建于今 湖北省 西部 荆山 一带; 凡国 故址在今 河南省 辉县 西南。《庄子·田子方》:“ 楚王 与 凡 君坐。少焉, 楚王 左右曰 凡 亡者三。 凡 君曰:‘ 凡 之亡也,不足以丧吾存。夫 凡 之亡不足以丧吾存,则 楚 之存不足以存存。由是观之,则 凡 未始亡而 楚 未始存也。’” 陆德明 释文引 司马彪 云:“凡,国名,在 汲郡 共县 。”后以“荆凡”比喻存亡无定。 宋 苏轼 《王中甫哀辞》:“已知 毅 豹 为均死,未识 荆 凡 定孰存?”参阅《庄子·达生》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荆凡”是古代两个诸侯国的合称,具体解释如下:

  1. 基本释义
    指西周时期的荆国(即楚国前身)和凡国。荆国最初位于今湖北省西部荆山一带,后发展为楚国;凡国故址在今河南省辉县西南。

  2. 典故出处
    源自《庄子·田子方》中楚王与凡君的对话。凡国虽灭亡,但凡君认为“存亡”是相对的,提出“凡未始亡而楚未始存”的哲学观点,强调存亡的辩证关系。

  3. 引申含义
    后世以“荆凡”比喻存亡无定的哲理概念,常用于文学作品中表达对兴衰无常的思考。例如苏轼在《王中甫哀辞》中写道:“已知毅豹为均死,未识荆凡定孰存?”。

  4. 地理与历史背景

    • 荆国:西周分封的诸侯国,后演变为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以荆山为中心逐渐扩张。
    • 凡国:西周小国,存续时间较短,最终被兼并,其历史记载多见于《庄子》等典籍。
  5. 语言应用
    该词属文言词汇,现代使用频率较低,多见于古籍研究或引用典故的文学创作中。

网络扩展解释二

《荆凡》的意思

《荆凡》是一个单独的词,没有明确的意义。它可能是一个人名、地名或者其他特定名词。

《荆凡》的拆分、部首和笔画

根据汉字分解原则,我们可以将《荆凡》拆分成两个部分:荆(jīng)和凡(fán)。

「荆」的部首是「艸」,它有7个笔画。

「凡」的部首是「几」,它有5个笔画。

《荆凡》的来源

《荆凡》一词来源不明,可能是古代某个地名、人名或者文学作品的名称。

《荆凡》的繁体字

《荆凡》的繁体字为「荊凡」。

《荆凡》的古时汉字写法

根据古代字形演变,「荆凡」在古代的汉字写法可能有所不同,但目前没有明确的古代写法。

《荆凡》的例句:

1. 人们传说,有位叫荆凡的仙人在这附近修炼。 2. 这本小说的主人公是一个叫荆凡的侠客。

《荆凡》的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

由于《荆凡》是一个词的名字,所以没有具体的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