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籍的意思、赋籍的详细解释
赋籍的解释
分配徭役。《尚书大传》卷一下:“急则不赋籍,不举力役。” 郑玄 注:“籍,公家之常徭。”
词语分解
- 赋的解释 赋 (賦) ù 旧指田地税:田赋。赋税。 中国古典文学的一种文体。 念诗或作诗:登高赋诗。 给予,亦特指生成的资质:赋予。赋有。天赋。禀赋。 古同“敷”,铺陈,分布。 笔画数:; 部首:贝; 笔顺编
- 籍的解释 籍 í 书,书册:古籍。书籍。经籍。典籍。 登记隶属关系的簿册;隶属关系:籍贯。户籍。国籍。学籍。 登记:籍没(?)。籍吏民。 征收:籍田。 〔籍籍〕a.形容纷扰很大;b.形容名声很大;c.形容纵横交
网络扩展解释
“赋籍”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为“分配徭役”,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定义
- 赋籍(拼音:fù jí)指古代官府对民众徭役的分配和管理。这一概念源自《尚书大传》,郑玄注解为“籍,公家之常徭”,即通过登记户籍来明确徭役责任。
二、词源解析
- “赋”的本义与税收相关,如田赋、赋税(参考)。在“赋籍”中,引申为官府对劳役的征调。
- “籍”指户籍册簿,即登记人口信息的官方文件,用于统计和管理人力。
三、使用场景
- 历史行政制度:常见于古代文献,如《尚书大传》记载:“急则不赋籍,不举力役”,表明赋籍是调节社会劳役的重要手段。
- 现代语境:多用于学术讨论或历史研究,书面性较强。
四、相关文献
- 《尚书大传》卷一下:“急则不赋籍,不举力役。”郑玄注:“籍,公家之常徭。”(、4、5均引述此经典出处)
五、延伸说明
部分资料(如)提到“赋籍”有“登记身份”的引申义,但此用法非主流,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主流解释仍以“分配徭役”为核心。
如需进一步考据,可参考《尚书大传》及郑玄注疏(来源标注、4)。
网络扩展解释二
《赋籍》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登记、记录身份。它的拆分部首是赋(贝)和籍(竹),总共有12画。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当时人们用竹简记录重要事项。《赋籍》也可以写作「賦籍」,是繁体字的形式。在古时候,汉字写法可能有所不同,但基本上和现代写法相似。下面是一个例句:我们需要把这些学生的个人信息赋籍在学校的档案中。除了《赋籍》,也可以使用「登记」或「记录」这些近义词来表达相似的意思。反义词可以是「注销」,表示取消或删除登记记录。希望这些信息对你有所帮助!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