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緍的意思、钓緍的详细解释
钓緍的解释
见“ 钓緡 ”。
词语分解
- 钓的解释 钓 (釣) à 用饵诱鱼上钩:钓鱼。钓饵。垂钓。钓具。 施用手段取得:沽名钓誉。 笔画数:; 部首:钅; 笔顺编号:
- 緍的解释 緍 í 古同“緡”。 笔画数:; 部首:糹;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钓緍(diào mín)是汉语中的复合词,由“钓”与“緍”两部分构成。根据《汉语大词典》,“钓”本义指用饵诱捕鱼类,引申为谋取利益或设局引诱的行为;“緍”为“缗”的异体字,《说文解字》释其本义为“钓鱼缴”,即钓鱼用的丝线,后泛指绳索或钱币单位。
在词汇组合中,“钓緍”具有双重含义:
- 字面指代:指钓鱼用的丝线或钓具,常见于古代文献。例如《诗经》中“其钓维何?维丝伊緍”即描述以丝线为钓具的场景。
- 比喻意义:衍生为“暗中布局谋利”或“设置圈套”,多含贬义。如《汉书·刑法志》用“钓緍之权”比喻权谋手段。
该词在语言学层面体现了汉语“单字成义,复合转喻”的构词特点。现代使用中多保留比喻义,需结合语境判断具体指向。
来源参考:《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说文解字注》(中华书局)、《诗经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汉书集解》(中华书局)。
网络扩展解释
“钓緍”是“钓缗”的异体写法,属于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两个层面解析:
1.基本释义
- 钓竿上的线:指垂钓时所用的鱼线或钓绳。该用法在古籍中常见,如晋代葛洪《抱朴子·安贫》提到“施钓緡於修木之末”,即以钓线悬挂于高树末端形容不合常理的举动。
- 垂钓行为:引申为钓鱼活动本身。例如唐代杜甫《谒先主庙》中“飘零且钓緡”,即以垂钓暗喻隐逸生活。
2.文献例证
- 宋代曾巩《寄郓州邵资政》中“探奇漾钓緍”,描述泛舟探寻奇景时携带钓具的情景。
- 清代顾炎武诗句“於今且钓緡”,则借垂钓表达对时局的疏离感。
补充说明
- 字形差异:“緍”与“缗”为异体字,前者多见于早期文献,后者为后世通用写法。二者读音均为“mín”,与“钓”组合后指代钓具或钓鱼行为。
- 文化意象:古代诗词常以“钓緍/缗”隐喻隐士的淡泊或乱世中的避世心态,如杜甫、顾炎武的用法。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诗句背景,可参考《抱朴子》《杜工部集》等原典或相关注释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豹脚蚊变乱避骢伯劳飞燕长彴崇闳楚琴父道傅合扶柩伏击战刚方格萨尔王传躬化官官相卫贯花龟鳞禾秧和衷共济鸿显怀邪还将有火祥监卒焦懆捷报频传絶类离群开卜客水闚度餽送龙气緑缛免税店眇绝渺绵内足驽薾僻奥平府潜润奇瑰青桂青骹躯躬山肋绍继生还深造市郭侍巾栉实力派天经地纬田鸡礮天室跳闸屠疈问斩无宁显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