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节的意思、会节的详细解释
会节的解释
(1).谓行礼之节期。《礼记·哀公问》:“然后以其所能教百姓,不废其会节。” 陈澔 集说:“会节,谓行礼之期节。如葬祭有葬祭之时,冠昏有冠昏之时,不可废也。”《孔子家语·问礼》:“然后以其所能,教顺百姓,不废其会节。”
(2).合乎节奏。 唐 薛用弱 《集异录·蔡少霞》:“凤歌谐律,鹤舞会节。”
词语分解
- 会的解释 会 (會) ì 聚合,合拢,合在一起:会合。会审。会话。 多数人的集合或组成的团体:会议。开会。 重要的或中心的城市:都(?)会。省会。 彼此见面:会面。会见。 付钱:会账。会钞。 理解,领悟,懂:会
- 节的解释 节 (節) é 竹子或草木茎分枝长叶的部分:竹节。节外生枝。 物体的分段或两段之间连接的部分:关节。两节车厢。 段落,事项:节节(一段一段地,逐步)。节目。 中国历法把一年分为二十四段,每段开始的名称
专业解析
“会节”的汉语词典释义详解
“会节”一词在汉语中属于复合词,其含义需结合“会”与“节”两个语素的本义及引申义来理解。依据权威汉语工具书及语言学研究,其核心释义可概括如下:
一、基本释义:聚会与节庆
“会节”最核心的含义指聚会或集会的时节、节期。此义项中:
- “会”:本义为聚合、聚集(《说文解字》:“会,合也。”),引申指人群聚集的场合或活动,如会议、庙会。
- “节”:本义指竹节(《说文解字》:“节,竹约也。”),引申指具有特殊意义或标志性的时间点、时段,如节气、节日。
- 合义:二者结合,特指约定俗成或专门设定的、人们聚集庆祝、祭祀、交易或举行特定活动的日子或时段。例如,传统庙会、市集的开市日、宗教庆典日等均可称为“会节”。
二、引申释义:时机与关键
在特定语境下,“会节”可引申指恰当的时机、紧要的关头或关键所在。此义项侧重“节”所蕴含的“关节、要点”之意:
- “节”:由竹节引申为事物的重要部分、转折点或分寸(如“关节”、“节骨眼”)。
- 合义:“会”与“节”结合,强调事物发展或行动中汇聚了关键因素或处于决定性时刻。例如:“当此会节,需谨慎行事。”意指在此重要关头。此用法相对古典,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
三、现代用法与辨析
在现代汉语中,“会节”一词的使用趋于专门化:
- 偏重“聚会庆典”义:多用于指称传统或地方性的、具有周期性或固定日期的群众聚集活动,常带有文化、民俗或商业色彩。如“乡村会节”、“庙会节期”。
- 区别于“节日”:“节日”泛指各种纪念日、庆祝日,范围更广;“会节”更强调聚会、集会的具体活动属性,常指在特定节日或节气期间举办的、以聚集人群为特征的庆典活动本身。
- 特定组合:有时也见于“XX会节”的专名中,如“旅游文化会节”、“民俗会节”,指融合了会议、展览、表演、市集等元素的综合性节庆活动。
“会节”在汉语词典中的核心义项是指人们为特定目的(如庆祝、祭祀、交易)而聚集的时节或节期,强调活动的聚集性与时间性。次要义项指关键时机或紧要关头。现代用法主要保留其“聚会庆典”的含义,常用于描述传统或地方性的周期性集会活动。
参考文献:
-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商务印书馆, 2016.
- 汉语大词典编纂处.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21.
- 王力等.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第5版). 商务印书馆, 2020.
网络扩展解释
“会节”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多重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一、传统释义
-
行礼的节期
指礼仪活动的时间安排或特定仪式节点。如《礼记·哀公问》提到“不废其会节”,陈澔注解为“行礼之期节”,即婚丧祭祀等仪式的固定时间安排。
-
合乎节奏
形容动作或韵律协调统一。唐代薛用弱《集异录》中“鹤舞会节”即用此意,描述舞蹈与音乐节奏的契合。
二、现代延伸
- 地方民俗活动
在广东惠州等地,“会节”指一种东江特色的民间风俗,由村落或家族选定日期集体宴请亲友,兼具社交与文化传承功能。
三、其他用法辨析
- 与“节会”的区别:部分资料将“节会”解释为政府或团体组织的节庆活动(如文化宣传、经济促进),但此为倒序词,与“会节”无直接关联。
- 成语化误解:有网络资料将“会节”引申为“自律节制”的品德(如“能够控制言行”),但此用法缺乏古籍支撑,可能是现代衍生义。
“会节”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古籍中多指礼仪节点或节奏协调,现代部分地区演变为民俗活动。建议查阅《礼记》《集异录》等文献或地方志获取更完整信息。
别人正在浏览...
八关戒百技白细胞倍处陂辞波扇从优窜轶堤捍多奈方陈讽德诵功風火墻愤心猴池酱坊江澨阶级矛盾畿寰锦柏境域锦心绣口劲壮克膝科子空籍狂勷窥管凌竞留情落梅风旅食没陈秘驾民安物阜名单怒噪沛厉劈腿签事栖意神屋守静四殆私烛素讲锁陀八踏红突杌万夫不当畏徇隈倚武进士乌薪乡谒小儿小猫熊詨詨销用徙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