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谓行礼之节期。《礼记·哀公问》:“然后以其所能教百姓,不废其会节。” 陈澔 集说:“会节,谓行礼之期节。如葬祭有葬祭之时,冠昏有冠昏之时,不可废也。”《孔子家语·问礼》:“然后以其所能,教顺百姓,不废其会节。”
(2).合乎节奏。 唐 薛用弱 《集异录·蔡少霞》:“凤歌谐律,鹤舞会节。”
“会节”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多重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行礼的节期
指礼仪活动的时间安排或特定仪式节点。如《礼记·哀公问》提到“不废其会节”,陈澔注解为“行礼之期节”,即婚丧祭祀等仪式的固定时间安排。
合乎节奏
形容动作或韵律协调统一。唐代薛用弱《集异录》中“鹤舞会节”即用此意,描述舞蹈与音乐节奏的契合。
“会节”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古籍中多指礼仪节点或节奏协调,现代部分地区演变为民俗活动。建议查阅《礼记》《集异录》等文献或地方志获取更完整信息。
会节(huì jié)是一个汉字词语,由两个部分组成:会(㐲)部和节(切)部。会部是一个常见的偏旁部首,表示聚集、会议等意思,而节部则表示切割、分离。这两个部首在一起,形成了一个表示节日、庆祝、聚会等意思的词汇。
会节的构造比较简单,会部的拆分部首是人(亻)字旁,节部的拆分部首是刀(刂)字旁。会节的整体结构也很简单,由6个笔画组成。
会节一词来源于古汉语,它是一个由会和节两个词合并而成的新词。在繁体字中,会部的写法略有不同,会字的“㐲”部由两个相同的“人”字旁组成,形成了“會”字。在繁体字中,节部则保持不变,为“切”字。
在古时候,汉字的写法可能与现在有所不同。据了解,古代会字的写法中,会的“㐲”部是由“力”字旁加上“兔”字旁组成,形成了“囬”字。至于节字,在古代写法中与现代写法相似,都是由刀字旁组成。
以下是一些关于会节的例句:
1.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会节之一。
2. 他们家每年都会举办盛大的会节庆祝活动。
3. 学校组织了一个欢乐的会节,让学生们尽情享受。
组词:会议、会客、节日、节目、庆祝、庆典。
近义词:聚会、集会、庆祝活动。
反义词:分裂、分离、分散。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