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三務的意思、三務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三務的解釋

指春、夏、秋三季的農務。《左傳·昭公二十三年》:“民狎其野,三務成功,民無内憂而又無外懼。” 杜預 注:“三務,春、夏、秋三時之務。”《管子·君臣下》:“民有三務,不布,其民非民也。” 尹知章 注:“三務,謂春、夏、秋務農。人不務三,則餒餓成變,故民非其民也。” 宋 蘇轼 《興龍節集英殿宴教坊詞緻語口號》:“臘雪未消三務起,壬人不用五兵閑。”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三務”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主要包含以下兩種解釋:

一、傳統農務含義(主流解釋)

指春、夏、秋三季的農事活動,屬于古代農業社會的核心事務。這一釋義源自《左傳》《管子》等典籍:

二、現代延伸含義(特定場景)

在當代語境中,“三務”可能指代黨務、村務、財務的公開制度(如提及的基層治理概念),但此用法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補充說明:

  1. 讀音與結構:拼音為“sān wù”,由數詞“三”與名詞“務”組成,字面即“三項事務”。
  2. 常見混淆:需注意與成語“三務”(國家大事、軍事、政治)區分,後者在權威典籍中未見明确記載,可能為誤傳。

建議結合《左傳》《管子》等文獻理解其傳統含義,若需現代用法示例,需明确具體場景。

網絡擴展解釋二

《三務》的意思

《三務》是一個漢字詞語,指的是古代中國的一種行政制度。它是指君主或政府要分别負責職守的三項工作,即治理國家、保衛國家、救災濟民。

拆分部首和筆畫

《三務》的拆分部首是“口”,總共有9個筆畫。

來源和繁體

《三務》這個詞最早出現在《史記·留侯世家》一書中,古代稱三官,後來經過演變和發展形成了現在的“三務”概念。在繁體字中,它的寫法是「三務」。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和現在略有不同。《三務》在古代的寫法是「三勿」。

例句

他以身體力行,盡心盡力地履行着治理國家、保衛國家和救災濟民的《三務》。

組詞

三務分别可以和其他詞組合成各種意義相關的詞彙,如農田三務、教育三務、社會調查三務等。

近義詞

治國安邦、保民救災

反義詞

不治國不保民不救災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