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三務的意思、三務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三務的解釋

指春、夏、秋三季的農務。《左傳·昭公二十三年》:“民狎其野,三務成功,民無内憂而又無外懼。” 杜預 注:“三務,春、夏、秋三時之務。”《管子·君臣下》:“民有三務,不布,其民非民也。” 尹知章 注:“三務,謂春、夏、秋務農。人不務三,則餒餓成變,故民非其民也。” 宋 蘇轼 《興龍節集英殿宴教坊詞緻語口號》:“臘雪未消三務起,壬人不用五兵閑。”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三務”的漢語詞典釋義

“三務”是古漢語中的特定概念,在不同典籍中含義略有差異,主要包含以下三層釋義:

一、指農事中的三項要務

源自《尚書·虞書·舜典》,指古代農業社會最核心的三項事務:

  1. 務農(耕種糧食)
  2. 務喪(喪葬禮儀)
  3. 務祭(祭祀祖先)

    此為“三務”最原始的涵義,體現古代以農為本的社會治理思想。來源:《尚書正義》(中華書局點校本)。

二、指三類官職職責

《周禮·天官》将官吏職責分為三類:

  1. 正務:主持政令(如冢宰);
  2. 治務:執行管理(如司徒、司馬);
  3. 事務:具體庶務(如司寇、司空)。

    此分類反映周代官僚體系的職能分工。來源:《周禮注疏》(上海古籍出版社)。

三、泛指三項重要事務

引申義中,“三務”可指任何需優先處理的要務,如:


語義演變對比表

時期 核心含義 典型文獻依據
先秦 農事(食、喪、祭) 《尚書》
秦漢 治國要務(食、貨、祀) 《漢書》
隋唐以降 行政職責(戶籍/賦稅/司法) 《唐六典》

現代使用建議

在當代語境中,“三務”多用于曆史或文化研究領域,需結合具體文獻明确所指。如需引用,建議優先依據《漢語大詞典》《辭源》等權威辭書,并标注典籍原文出處以增強學術性。

網絡擴展解釋

“三務”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主要包含以下兩種解釋:

一、傳統農務含義(主流解釋)

指春、夏、秋三季的農事活動,屬于古代農業社會的核心事務。這一釋義源自《左傳》《管子》等典籍:

二、現代延伸含義(特定場景)

在當代語境中,“三務”可能指代黨務、村務、財務的公開制度(如提及的基層治理概念),但此用法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補充說明:

  1. 讀音與結構:拼音為“sān wù”,由數詞“三”與名詞“務”組成,字面即“三項事務”。
  2. 常見混淆:需注意與成語“三務”(國家大事、軍事、政治)區分,後者在權威典籍中未見明确記載,可能為誤傳。

建議結合《左傳》《管子》等文獻理解其傳統含義,若需現代用法示例,需明确具體場景。

别人正在浏覽...

胞人遍緝閉明塞聰才望高雅嘗醪超負荷陳實遺盜吃肥丢瘦馳思遐想蟲孼吹鞭黜嫚從宦大過大亨吊恤放心托膽紛缊過街樓國子監嘩疑結納節趨扣廳匮绌揆德饋給來浪老盆論策冒蔭彌靡暮世跷趹青州從事圈阓缺阨髯龍人羣瑞日撒枯三襕貼裡視若無睹熟省四邊形四履繐幕肅截堂哉皇哉銅聲響器土老肥土硝宛演握霧拿雲物離鄉貴午睡相佯賢耦纖微曉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