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才节的意思、才节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才节的解释

才能节操。 唐 陆贽 《兴元论请优奖曲环所领将士状》:“考其才节,絶有过人。” 宋 司马光 《太子太保庞公墓志铭》:“会群牧判官缺,是时 章献太后 临朝,用中旨,求之者以十数,执政患之。谋曰:‘得孤寒中有声望才节可以服人者与之,则中旨可塞矣。’” 清 姚鼐 《张逸园家传》:“才节遇知天子,而仕抑屈於县令,惜哉!”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才节"在现代汉语中属于较为罕见的组合词,其含义需结合"才"与"节"两个单字的释义进行理解。根据权威汉语词典及古籍用例,其核心含义可归纳为以下两点:

  1. 才能与节操/品行的结合

    此义项强调个人才能与道德修养的统一性。"才"指才能、能力(《说文解字》:才,草木之初也。引申为才能);"节"指节操、气节、品行(《说文解字》:节,竹约也。引申为节制、操守)。"才节"合用,常指一个人既具备出众的才能,又拥有高尚的品德和坚定的操守。例如古籍中可见"才节相副"(才能与节操相匹配)的表述。此义项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德才兼备"的理想人格追求。

    来源参考:《汉语大词典》(罗竹风主编)"才"字条、"节"字条释义;《说文解字注》(段玉裁)相关字义分析;古籍语料库(如《四库全书》电子版)中"才节"用例。

  2. (古义/引申义)才能的限度或分寸

    此义项相对少见,更侧重于"才"本身。"节"在此可引申为节制、限度、关键处。"才节"可理解为个人才能的边界、施展才能的分寸或关键能力。强调才能的运用需有度、恰到好处,或指在关键时刻展现的才能。此用法在古代文献中偶有体现,现代已极少使用。

    来源参考:《故训汇纂》(宗福邦等主编)"节"字相关训释中关于"度"、"限"的义项;部分古代文论或史评中对人物才能评价的语境分析。

"才节"一词的核心含义在于才能与品行的结合,尤指德才兼备。其较为次要的古义则指才能的限度或关键才能。该词在现代汉语中已非常用词汇,其理解需依托于对"才"、"节"二字本义及引申义的准确把握,并参考古籍中的具体用例。

网络扩展解释

“才节”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指才能与节操的结合,强调人在才能和道德品质两方面的统一。以下为详细解析:


词义解析

  1. 基本定义
    “才节”由“才”(才能、才干)和“节”(节操、品德)组成,意为一个人既具备卓越的才能,又拥有高尚的道德操守。例如《兴元论请优奖曲环所领将士状》中评价人物“考其才节,絶有过人”,即强调才能与品德的兼备。

  2. 历史用例

    • 唐宋时期:司马光在《庞公墓志铭》中提及通过“才节”选拔官员,要求“孤寒中有声望才节”,可见当时对德才兼备的重视。
    • 清代:姚鼐在《张逸园家传》中感叹“才节遇知天子,而仕抑屈於县令”,表达对才德之士未被重用的惋惜。

使用场景


相关例句


如需进一步了解,可查阅《汉语词典》或古典文献(如《兴元论》《庞公墓志铭》)中的用例。

别人正在浏览...

本自扁骨边竟猋风荜辂春歌春祭胆壮电压放大器洞连短长吟发家分拨风疹告奋勇挂剑故侯还民鸿琐黄缁幻听蝴蝶泉护谷虫建仓箭在弦上鸡园老搭档邋遢本连篇絫幅龙勺噗里噗通前口儿遣散七孔针蜻蜓撼石柱勤劳羣孽乳罩僧堂沈着室居十面埋伏史前试心守狗水晶棺疏疏索子潭奥田庐屯丁瓦鳞挽掖巍蟠窝匪无名租翔贵下手书邪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