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lory and dishonor] 荣耀和耻辱
荣辱与共
衣食足而知荣辱。——《史记·货殖列传序》
(1).光荣与耻辱。指地位的高低、名誉的好坏。《易·繫辞上》:“言行,君子之枢机。枢机之发,荣辱之主也。” 唐 元稹 《寄乐天》诗之一:“荣辱升沉影与身,世情谁是旧 雷 陈 。” 宋 刘炎 《迩言》:“或问 苏文忠公 之志。曰:志在名节,故进退荣辱不足以二其心。”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十七章:“我想,在一个党员热望为党贡献一切的崇高理想里,就包含着不计个人的荣辱与得失在里面。”
(2).犹褒贬。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下:“依此良知,忍耐做去,不管人非笑,不管人毁谤,不管人荣辱。”
“荣辱”是汉语中表示光荣与耻辱的复合词,其内涵可从以下几方面解析:
基本定义
“荣”指光荣或荣誉,即社会对个人履行义务后的褒扬,以及由此产生的自我肯定心理;
“辱”指耻辱,即社会对个人未尽义务的贬斥,以及由此引发的自我否定心理。二者共同构成社会评价体系中的对立两面。
经典出处
最早见于《史记·货殖列传序》:“衣食足而知荣辱”,强调物质基础与道德观念的关系。此外,《易经》提到“枢机之发,荣辱之主”,说明古人将荣辱视为行为的关键导向。
哲学与社会内涵
现代用法
多用于成语(如“荣辱不惊”)、社会规范讨论(如“树立正确荣辱观”)及文学表达(如“肝胆相照,荣辱同当”),强调对道德标准的认知与实践。
可通过权威典籍如《史记》《传习录》进一步探究其历史演变,或结合社会学研究分析当代应用场景。
荣辱是一个中文词汇,代表着与名誉和耻辱相关的概念。荣指的是光荣、尊贵和褒奖,而辱则表示耻辱、羞愧和责备。
荣辱的部首分别是艹和辶,荣辱的拆分笔画为10画。
荣的本义是对草木生长茂盛的称颂,而辱的本义为迅速离去。随着时间的推移,荣辱逐渐演化为描述人们的荣誉和耻辱。在社会文化中,荣辱是衡量一个人品德和行为的重要标准。
荣辱的繁体写法为榮辱。
荣辱的古汉字写法与现代写法相似,没有明显的变化。
1. 他继承了家族的荣辱,时刻铭记着自己的责任。
2. 面对失败,我们应该能够保持荣辱不惊的态度。
荣誉、光荣、荣幸、耻辱、羞愧、骄傲等
光荣、尊贵、名誉
卑劣、可耻、******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