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种用绫制的通货。《元史·奸臣传·卢世荣》:“自 王文统 诛后,钞法虚弊。为今之计,莫若依 汉 唐 故事,括铜铸 至元 钱,及製綾券,与钞参行。”
根据多个文献来源的综合分析,“绫券”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以下两种解释方向:
定义
绫券是元代由绫(一种轻薄丝织品)制成的特殊通货,曾与铜钱、纸币并行流通,主要用于缓解当时货币体系的虚弊问题。
历史背景
据《元史·奸臣传·卢世荣》记载,元代官员卢世荣为整顿钞法虚弊问题,提出效仿汉唐旧制,铸造铜钱并发行绫券,与纸币共同流通。
少数资料(如)认为“绫券”指以绫子为载体的赠礼或凭证,用于表达感激之情。但此说法缺乏权威文献直接佐证,可能为现代引申义或误传。
建议进一步查阅《元史》原文或经济史专著以验证细节。
绫券是一个汉字词组,由两个字组成,分别是“绫”和“券”。
“绫”字的部首是纟(纤维),笔画数为8;“券”字的部首是刀,笔画数为8。
“绫券”一词用于形容极为珍贵而稀有的物品或特别有价值的礼券。据考证,“绫券”最早出现于明代,由于绫是一种上等的丝织品,而券则表示票券或凭证,因此“绫券”就成为了一种代表珍贵物品或有特殊价值的凭证的称谓。
“绫券”这个词在繁体字中的写法为「綾券」。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中,绫的结构稍有变化,类似于「幺穴」;而券的写法也有一些差异,类似于「刀夕」。
这张绫券是国宝级文物,价值连城。
珍贵、礼物、无价、票券、金银财宝等。
宝贵、稀有、难得、昂贵。
普通、平凡、廉价、无足轻重。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