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讱言的意思、讱言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讱言的解释

慎言。语本《论语·颜渊》:“ 司马牛 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訒。’” 明 吕坤 《呻吟语选·涵养》:“平居时有心訒言,还容易,何也,有意收歛故耳。” 明 归有光 《隆庆元年浙江程策》之四:“ 司马牛 多言而躁,所以言訒言也。” 清 王夫之 《读四书大全说·论语·阳货篇八》:“所谓‘发愤刊落’者,即訒言之极致而无言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讱言(rèn yán)是汉语中较为罕见的词汇,其核心含义源自“讱”的古义。根据《汉语大词典》,“讱”本义指言语迟缓、谨慎,强调说话时深思熟虑、不轻易出口的状态。拆分解释为:“言”部表意,指语言行为;“刃”为声旁,兼有“如刃需磨砺”的隐喻,暗含言语需经过锤炼的深意。

从文献考证看,“讱言”最早可追溯至儒家经典。《论语·颜渊》记载孔子回答弟子司马牛问“仁”时提到:“仁者,其言也讱。”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中注解:“讱,忍也,难也。仁者心存而不放,故其言若有所忍而不易发。”此处“讱言”被赋予道德内涵,指有德之人言语克制、避免轻率,体现修养与慎思。

《说文解字》进一步阐释:“讱,顿也。从言,刃声。”清代段玉裁注:“顿者,钝也。引申为言语迟钝,然非果钝,乃审慎耳。”此释义强调“讱言”并非表达能力不足,而是主动选择的言语态度,与浮躁巧辩形成对比。

现代词典如《辞海》将其归纳为:“说话慎重,不轻易表态。”这一解释延续了古义,并赋予其在当代语境中的适用性,例如形容政治家或学者在公共场合发言严谨的态度。

网络扩展解释

“讱言”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从以下方面解析:

一、基本释义

“讱言”指慎言,即说话谨慎、不轻易发表言论。该词源自《论语·颜渊》中孔子对“仁”的阐释:“仁者其言也讱。”

二、词源与演变

  1. 经典出处
    孔子在回答弟子司马牛关于“仁”的提问时,强调真正的仁者言语谨慎(“其言也讱”),体现了儒家对言行一致的要求。
  2. 字形解析
    “讱”为形声字,从“言”、从“刃”,本义指说话如刀刃般审慎,引申为言辞顿挫、不轻率。

三、使用场景

四、相关扩展

“讱”在《说文解字》中被释为“顿也”,《广雅》解释为“难也”,均指向语言表达的克制与慎重。这一概念与儒家“讷于言而敏于行”的思想一脉相承。

“讱言”既包含传统伦理中对言语谨慎的要求,也可结合现代语境延伸为对不当言论的批评。

别人正在浏览...

白鹊巴望罢休北顾不吉插羽佳人出处春上擣衣第二性征断命独来独往鹅羣仿象忿兵负累黑日画稿环游检俭谏切缴纳绞杀九剑酒旧书箜篌狂书来子量力而为连踵懔畏篓籔拇动目礼滂沱前联期集院启明星亲和乳哺三师赏典上山杀伤力诗朋酒侣施人私心自用崧岳素璧踏空桃子天马天颜挑弄翫世吴甲相待如宾相交衔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