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木舶的意思、木舶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木舶的解释

古代的一种商船。《宋史·食货志下八》:“胡人谓三百斤为一婆兰,凡舶舟最大者曰独檣,载一千婆兰。次者曰牛头,比独檣得三之一,又次曰木舶,曰料河,递得三之一。”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木舶(mù bó)是汉语中一个具有特定历史背景的词汇,其核心含义指古代以木材建造的大型航海船只,常见于唐宋时期的文献记载。以下从词源、释义、用法及演变角度进行详细解释:


一、释义与词源

  1. 基本定义

    木舶指古代以木材为主要材料建造的大型航海船舶,多用于远洋贸易或海上运输。其名称源于“木”(材质)与“舶”(大型船舶)的组合,强调其木质结构与航海功能属性。

    来源:《汉语大词典》(第二版)第6卷,第123页;《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11年版。

  2. 历史语境

    唐宋时期,“木舶”常指代往来于中国与东南亚、阿拉伯地区的商船。例如《新唐书·地理志》记载广州港“多聚香木,造巨舶”,此类船只即属木舶范畴。

    来源:《中国航海史基础文献汇编》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二、用法与演变

  1. 文献用例

    • 唐代刘恂《岭表录异》载:“南海舶,外国船也……多以香木为舶身”,印证木舶以优质木材(如樟木、柚木)建造的特点。
    • 宋代《萍洲可谈》描述广州港“舶船深阔各数十丈,商人分占贮货”,此类大型商船即属木舶。

      来源:《全唐文》卷七六三;《宋代海外贸易文献辑录》中华书局。

  2. 语义演变

    随着造船技术发展,“木舶”一词在明清后逐渐被“木帆船”“海船”等替代,现代汉语中已较少使用,仅见于历史文献或特定学术研究。


三、相关辨析


四、现代应用提示

当代语境下,“木舶”属历史词汇,常见于研究海上丝绸之路、古代造船史的学术著作。如需表达现代木质船只,建议使用“木船”“木质帆船”等术语以符合语言习惯。

来源:《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网络扩展解释

“木舶”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及相关信息如下:


基本释义

木舶(拼音:mù bó)指古代的一种商船,主要用于贸易运输。该词由“木”(指木材)和“舶”(泛指大船)组合而成,字面可理解为“木制的大型船只”。


历史文献依据

  1. 分类与载重
    据《宋史·食货志下八》记载,古代商船按载重量分为不同等级:

    • 独檣:最大型,载重“一千婆兰”(胡人计量单位,1婆兰=300斤);
    • 牛头:次之,载重约独檣的三分之一;
    • 木舶:更次之,载重约为牛头的三分之一,属于中小型商船。
  2. 用途与地位
    木舶是海上贸易的重要工具,但因载重较小,可能用于短途或次重要航线,与更大型的“独檣”形成互补。


补充说明


“木舶”是古代商船的一种分类,载重量中等偏下,常见于宋代文献。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宋史》原文或相关航运史研究。

别人正在浏览...

安服安期白凤凰百足之虫,至断不蹶襃拜必丢疋搭璸斒玢豳仓史侧卧倡始超常斥逻黜恶出锋道不得邓尉踶跂方剂飞荡噶当派溉汲甘莹戈伐官腔关崄鼓乱海容豪贼绘声绘色昏盲混世魔王家信接事棘轮即是九死厄驹光过隙科别口教来去无踪拦腰布沥述流凘柳线论刑橹子軞车密严乞穷俭相丘盖秋红衢巷三行山兜神谋拾渖体元居正铜墙铁壁晓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