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的一种商船。《宋史·食货志下八》:“胡人谓三百斤为一婆兰,凡舶舟最大者曰独檣,载一千婆兰。次者曰牛头,比独檣得三之一,又次曰木舶,曰料河,递得三之一。”
“木舶”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及相关信息如下:
木舶(拼音:mù bó)指古代的一种商船,主要用于贸易运输。该词由“木”(指木材)和“舶”(泛指大船)组合而成,字面可理解为“木制的大型船只”。
分类与载重
据《宋史·食货志下八》记载,古代商船按载重量分为不同等级:
用途与地位
木舶是海上贸易的重要工具,但因载重较小,可能用于短途或次重要航线,与更大型的“独檣”形成互补。
“木舶”是古代商船的一种分类,载重量中等偏下,常见于宋代文献。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宋史》原文或相关航运史研究。
《木舶》是一个比喻词,意思是用木材制成的船只。它可以指代古代或传统的船只,也可以用于形容现代仿古的船只。
《木舶》由木(木字旁)和舟(舟字头)两个部首组成。
木字的笔画数为4画,舟字的笔画数为6画。
《木舶》一词源自古代汉语,是中国古代船只的一种常用写法。
《木舶》的繁体字为「木舶」,正式的繁体写法与简体写法相同。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有时会将《木舶》写成「木舶」,其中的木字和舟字合写成一个字体,这种写法在古籍中较为常见。
1. 他们乘坐着一艘古老的木舶,向着远方的海洋驶去。
2. 这艘仿古的木舶是由老师和学生们用传统的造船技艺制造的。
木制、船只、舟楫、木船
木舟、木船、木筏
铁船、钢船、航船
【别人正在浏览】